2015年12月10日 星期四

弗拉戈纳尔:沉迷情色也是一种捍卫自由

   99艺术网 

  卢森堡博物馆正在举办情色大师弗拉戈纳尔(Jean-Honoré Nicolas Fragonard)的大展“恋爱中的弗拉戈纳尔:风雅情人与放荡子” ,18世纪文学与艺术研究专家米歇尔·德隆(Michel Delon)接受了我们的专访,他将深入解读弗拉戈纳尔的绘画风格,以及西方“情色”艺术的文化及历史根源。
  “风雅”与“放荡”的弗拉戈纳尔
  弗拉戈纳尔被誉为情色大师,他通过独特的个人风格以及高超的绘画技巧颠覆了我们对情色的传统观念。“情色”画原本属于次等绘画题材。“在绘画、文 学、甚至音乐领域中,我们都习惯性地将题材划分等级。在绘画史上,历史、神话、宗教等主题属于最重要题材,其次为肖像画,接下来便是风景画和静物画。”米 歇尔·德隆指出,“然而弗拉戈纳尔、还有他的前辈让-安托万·华托(Jean-Antoine Watteau, 1684-1721),一齐将曾经并不入流的情色题材创作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展览的标题精道地点明了弗拉戈纳尔的创作风格。他游刃有余地描绘了两种“爱情”场景:“风雅”与“放荡”。
  “风雅”(La galanterie)一词起源于17世纪太阳王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概括了当时在宫廷中广为推崇的慵懒、华贵又纯洁的典雅爱情观。在18世纪,弗拉戈纳尔 的老师、宫廷首席画师弗朗索瓦·布歇(Fran?ois Boucher, 1703-1770)成为了描绘此类题材的最杰出代表。
布歇,《田园生活》,1735-1740布歇,《田园生活》,1735-1740
  例如,在这幅“田园生活”绘画中,贵族少男少女慵懒地躺卧在羊群边上谈情说爱。艳丽华美的服饰、光洁温驯的绵羊以及人物身后的古老废墟充分迎合了当时皇室贵族憧憬大自然的审美情趣,也从另一侧面反映了贵族阶层矫揉造作的生活姿态。
  布歇的宫廷画风后来通过路易十六的皇后玛丽·安托瓦内特(Marie Antoinette)的特里亚农小农庄(Le Petit Trianon)由想象变为现实。在布歇的影响下,弗拉戈纳尔在1750年间也创作了一些“田园生活”题材作品。虽然风格类似,但内核却迥然不同。
弗拉戈纳尔,《瞎子摸人游戏》,1754-1755弗拉戈纳尔,《瞎子摸人游戏》,1754-1755
  比如这一幅《瞎子摸人游戏》,表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两个孩童的陪伴下嬉戏的场景。一方面,弗拉戈纳尔充分展现了田园写实风格。画中人身着乡村服饰, 周围堆放着各式农具,他们身后不远处还有一座农舍,一切都表达出农闲时的欢愉氛围。繁茂的灌木和花卉展现了大自然的盎然生机。另一方面,弗拉戈纳尔在“风 雅爱情”之中融入了“放荡”元素。“放荡”(或“情色”)(libertin)源于希腊语 “libertinus”,本意指“自由反叛的人”。到了18世纪后半叶,已经带有情色意味,多指充满感官享乐情趣的“爱情游戏”。
  在这幅画中,被蒙着眼睛的女孩酥胸半露,粉嫩的脸蛋儿被手拿稻草的年轻男孩逗弄着,正慢慢走下台阶,被引向灌木丛深处。而与此同时,女孩的眼睛却微 微挣脱了蒙蔽而转向情郎。她失去平衡、娇媚可人的姿态带给观画者们绝妙的遐想空间:这难道是一场半推半就的爱情游戏?女孩是否即将跌倒在男孩怀里?少女洁 白的肌肤与拉至半腰、充满褶皱的粉红色裙子相映成趣,暗示了感官情欲。写实的田园乡村风情、饱含韵律的色彩以及欢乐的感官姿态都是他的老师布歇从未展现过 的。
  “弗拉戈纳尔不同于布歇,他在服务皇家宫廷的同时,还接受贵族、富商的私人订购。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比前辈们更加富有创造力,展现的题材也新颖 多变。”这些题材大胆、尺寸较小的绘画作品在当时多被收藏者们挂在私密小房间的墙壁上。它们除了用于装饰奢华的内室,还有激发联想、增加感官情趣的私密妙 用。(卢森堡博物馆为了营造并重现私密空间的氛围,特意将展厅分割成了一个个小房间。)
弗拉戈纳尔,《荡秋千的幸福冒险》,1767弗拉戈纳尔,《荡秋千的幸福冒险》,1767
  弗拉戈纳尔最著名的画作之一《荡秋千的幸福冒险》(Les Hasards heureux de l’escarpolette,1767)便是在个人订制过程中产生的佳作。据说当时的画家加布里埃尔·多尔杨(Gabriel Doyen)收到一个富有贵族的订单,这位浪荡子希望画家将他和他的情妇一起放进画里。“你要将这位女士画在秋千上,一个教士在一边拉着绳子荡秋千。而我 呢,你要将我放在一个恰巧可以瞧见我那迷人小宝贝儿的小腿的位置上。”谨慎的画家无奈地表示,他实在无法完成这幅画,并将这宗买卖转给了弗拉戈纳尔。 (Un récit de Charles Collé dans son Journal, le 2 octobre 1767)
华托,《威尼斯的节日》, 1717华托,《威尼斯的节日》, 1717
  弗拉戈纳尔的精湛技艺不仅满足了客人的个人需求,更将自由奔放的“情色”风格发挥到了极致。女子荡秋千的情境不由使人联想到华托。这位描绘“风雅聚 会”(fêtes galantes)的画家将戏剧与现实相结合,呈现了有别于布歇和弗拉戈纳尔的“情色”风格。在他的作品中,戏剧角色、舞蹈艺人常常和享乐的贵族们欢聚一 堂。
华托,《秋千》,1730华托,《秋千》,1730
  与他创作的一系列秋千主题绘画相比,弗拉戈纳尔的呈现方式更具动感。激荡的秋千飘在半空中,女士的一只粉鞋已经飞了出去,她的粉裙也随风飘起,露出 圆润结实的小腿。秋千底下,两个小爱神饶有兴味地观赏着这一幕,生动地呼应了作品的爱情主题。左下方,衣着华丽的年轻男子卧倒在花丛中,他欣喜万分,仿佛 在欢呼。
《荡秋千的幸福冒险》局部《荡秋千的幸福冒险》局部
  在他的身后,爱神雕像做出“嘘”的动作,俏皮地暗示这是一场私密、不可为外人道的调情游戏。画的右下方,衣着朴素的教士拉着秋千,神情却异常欢愉。 人物置身于绿荫如盖、花木繁盛的大自然中,荡秋千的女子恰似一朵粉玫瑰怒放于仙境之中。观画者在震惊之余可能在思索:感官的欢愉不也是自然造物的一部分 么?这难道不值得欢呼么?
弗拉戈纳尔,《好奇的女子们》,1775-1780弗拉戈纳尔,《好奇的女子们》,1775-1780
  弗拉戈纳尔的《好奇的女子们》恰恰回应了观画者的视角。两个拨开白色帷幕的年轻女子好奇地注视床帏里发生的一切。左侧的女子右手拿着一朵玫瑰花,裸露着乳房;而在帷幕的内侧、也就是油画的右边,有一框玫瑰花。
  女子的白皙肤色与床帏内外的阴暗色调形成强烈反差;她们红润的脸蛋和爱情玫瑰相辉映,再一次暗示了作品的情色内涵。这两个女子在看什么呢?观画者与画中女子窥探的目光相遇。在双向窥视之间,弗拉戈纳尔放大了情色效果,促使观画者不由自主地进入到了情欲想象世界。
  情色学派与文学读者
  情色绘画的价值并不局限于展现和激发感官想象。
  德隆认为: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自由生活是情色艺术的最核心价值。在此基础上,西方形成了独特的‘情色学派’。因此,“情色”艺术要与当今通俗文化中的“色情”文学、艺术等区分开来。
  “色情”(pornographie)一词来源于希腊语“pornográpho”,后者指“描绘或形容妓女的人”。在18世纪,它又被布勒东 (Retif de la Bretonne)用来形容“卖淫”行业。当代的“Pornographie”则是文学、艺术及影视作品中色情元素的统称。“在网络时代,我们可以轻而易 举地看到色情文学、艺术以及影视作品。对弗拉戈纳尔等情色大师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审视并重振当代的感官文化。”
  弗拉戈纳尔通过画笔表达自由思想。他有一句惊世骇俗的名言:“我甚至可以用我的屁股作画。( Je peindrais avec mon cul)”他在素描《翻跟斗》中宣告了自己的创作理念。
弗拉戈纳尔,《翻跟斗》,1766弗拉戈纳尔,《翻跟斗》,1766
  在牛圈里,画家正在绘图,美丽的村妇是他的缪斯,而后者却被突然闯入的年轻男子扑倒在草垛上,画家只好中断作画。女子的神情难以捉摸,既似惊惧,又 似陶醉。这一“画中画”(mise en abyme)再现了弗拉戈纳尔的乡村情色主题,而画家与情色场景并存则表明了:艺术创作的过程犹如男女间的情爱缠绵。
  除此之外,弗拉戈纳尔还是文学读者。他的绘画生动展现了故事情节,表达了画家对文学的独到见解。比如,弗拉戈纳尔曾经以17世纪拉·丰丹(Jean de La Fontaine, 1621-1695)的情色故事为蓝本作画。这幅椭圆形油画《卖牛奶的女孩儿或奶罐》就取材于拉·丰丹的叙事诗。
弗拉戈纳尔,《卖牛奶的女孩儿或奶罐》,1768弗拉戈纳尔,《卖牛奶的女孩儿或奶罐》,1768
  肥圆的女孩儿头顶着奶罐到城里卖牛奶,一路上兴奋地想象着如何用挣得的钱换来家畜。可惜奶罐摔在地上,牛奶洒了一地。弗拉格尔的绘画表现了女孩儿扑 在奶罐上的绝望姿态。她将脸藏了起来,羞愧难当;左侧两个小矮人邪恶地笑着。看似戏谑的场景却寓意深刻。红色长裙和白色内裙飘起,露出壮圆、娇俏的小腿, 暗示情欲。漏着牛奶的奶罐则隐喻女子因为金钱而卖身,丧失了贞洁。画家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解读了拉·丰丹作品。
  弗拉戈纳尔还通过表现文学题材挑战正统观念,运用“情色”绘画表达自由思想。画家深受18世纪中期兴起的情色文学影响,不仅为情色小说绘制素描和版画,更将情色文学融入油画创作。《插销》便是鹅毛笔与画笔双管齐下的旷世杰作。
弗拉戈纳尔,《插销》,1777-1778弗拉戈纳尔,《插销》,1777-1778
  它描绘了男女在闺房中爱欲纠缠的情境。画家将人物放置在画布的右边三分之一处,并打上强光。年轻的男子一手拦腰抱住头晕目眩的女子,一手拉起门上的 插销。他赤脚站立,强健有力。男子只穿着白色内衣;相反,女子则穿戴整齐。她已经失去平衡,半倒在男子怀中,一手抵住男子的下颚,一手绝望地伸向插销。她 的头虚弱无力地歪向另一侧,双眼紧闭,仿佛晕了过去。
  室内陈设看似简单,但是厚重的金黄色裙子、蓬松的洁白被褥以及堆砌的猩红色床帏难掩闺房中奢华的格调。倒在地上的椅子、凌乱的床暗示了二人之间的纠 缠。男女主角都未曾裸露,不过细看床头两个枕头的形状,仿佛女性乳房;蓬松的床褥再结合拖沓的红布,不经意间勾勒出了一个裸体平躺、双腿岔开的女性曲线。
  在这幅画中,贞洁与放荡、圣洁与罪恶奇妙地共存,导致人们无法断定:这究竟是一场爱人间的情欲游戏,还是一次意想不到的强暴场景?18世纪中期,以 小克里布扬(Crébillon Fils, 1707-1777)为首的情色文学家们不止一次在作品中呈现情欲中的暴力美学。
  他们认为,暴力是感官情欲不可分的一部分,男性的强力和女性的柔弱为性爱增添了情趣和道德感。策展人纪尧姆·法卢(Guillaume Faroult)就认为,《插销》直接对应了小克里布扬情色小说《夜晚与时刻》(La Nuit et le moment, 1755)中的情节。在小说中,女主人公行将就寝,却意外地发现身着睡衣的男子躲在卧房中企图引诱她,引诱不成便施以暴力,而受害者却无力反抗。
  稍晚于克里布杨,声名狼藉的情色大师萨德在他的短篇小说《弗洛维尔和库尔瓦,或宿命》(Florville et Courval ou Le fatalisme)中也描绘了类似场景:夏日的夜晚,弗洛维尔正要脱衣睡觉,此时,曾经热烈追求她的年轻人衣衫不整地突然出现在房间。她拼命抵抗,却没 有成功。在被强暴后,羞愤的她用剪刀将男人刺死。事后她才知道,她杀死的是自己失散多年的私生子。萨德在情色暴力中融入了伦理禁忌,令人心惊。
  如果说弗拉戈纳尔通过《插销》传达了暴力美学的独特魅力,那么他的这幅作品还不可被誉为“独一无二”。再细看这幅画,我们可以发现床尾小桌上有一颗 苹果,寓意“艾娃之果”(pomme d’ève),是女子堕落的宗教符号。画家在展现世俗情爱的同时,还挑战了宗教传统。弗拉戈纳尔通过苹果暗示了“性爱”的基督教原罪性。另一方面,苹果是 对另一幅的回应。其实,《插销》是弗拉戈纳尔一次“双联画”(les deux pendants)创作的第二部分。
弗拉戈纳尔,《牧羊人朝拜》,1775-1776弗拉戈纳尔,《牧羊人朝拜》,1775-1776
  这幅画的订画人为维里侯爵(marquis Véri),是当时著名的收藏家及情色文学爱好者。他要求弗拉戈纳尔为他先创作一幅伦勃朗风格的宗教画:《牧羊人朝拜》。
  之后,弗拉戈纳尔还要再创作一幅相同尺寸、与第一幅相呼应的情色主题绘画,便是后来的《插销》了。
  这一副宗教画不仅尺寸与《插销》相同,调色也几乎一模一样。牧羊人带着刚出生的绵羊匍匐在圣母和婴儿耶稣面前,油画无疑表现了正统宗教题材。然而若 将这幅宗教画与情色画相对比,圣母的神态与《插销》中女子的神态何其相似?这不由得引人联想:她怀中的婴儿会不会是情色暴力后产下的孽种?细看右侧前来朝 拜的三个牧羊人,他们并不虔诚,反而表现出邪恶、戏谑的神情和姿态。
  耶稣身边的两个小天使,可能是上帝的使者,也有可能和天空中隐身的带翅膀孩童一样,是爱神维纳斯的伙伴。半隐在众人身后的老者,宽袍大袖,姿态慵懒,平静地注视着这对母子。他是上帝么?还是美貌女子年迈的丈夫(约瑟夫)?或许油画最左侧“牛”的形象可以给我们答案。
  弗拉戈纳尔将圣母安放在牛圈中接受众人朝拜。(而圣经中,圣母在羊圈生下了耶稣。)在古希腊神话中,牛头人身的“米诺陶”(Minotaure)是 女王巴斯菲(Pasphé)与一头白色的牛交媾生下的怪物。而“带牛角的男人”(cocu)在俗语中也指“被戴绿帽子的丈夫”。那么,画家是否通过情色隐 喻,在圣母、耶稣、上帝等宗教形象之上投射了“老夫少妻导致婚外情”这一世俗讽刺画主题呢?弗拉戈纳尔通过情色戏谑了神圣的基督教,令人惊叹。
  弗拉戈纳尔质疑宗教的自由反叛思想与18世纪后三十年的启蒙思想暗合。反宗教情绪也体现在18世纪情色文学中。在这类小说里,宗教的神圣、正统地位 已荡然无存。在达尔让(Jean-Bapatiste Boyer d’Argens, 1704-1771)创作的著名情色小说《女哲学家特莱斯》(Thérèse philosophe, 1748)中,圣徒迪阿格神父引诱了虔诚的少女爱雅迪斯。而在萨德的《美德的厄运》(Les infortunes de la vertu, 1787)中,神父也是罪恶的施暴者。
  在反宗教的同时,弗拉戈纳尔还在不断追索爱情与婚姻的意义。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夕,弗拉戈纳尔创作的《爱情誓言》描绘了一对相爱的男女在刻着“相爱一辈子”( Serment d’aimer toute sa vie )的大理石板前拥吻。
弗拉戈纳尔,《爱情誓言》,1780弗拉戈纳尔,《爱情誓言》,1780
  不久之后,反宗教精神将随着大革命席卷整个法国,宗教赋予的婚姻神圣性将受到质疑。革命之子将在卢梭所谓的“契约”(contrat en communauté)之上建立新的社会,爱情和婚姻的合法性和永恒性是否会以新的形势继续存在下去?在新时代到来之前,弗拉戈纳尔通过绘画强烈地表达了 对道德与伦理的深切忧虑。
  情色展览与当代法国
  从呈现感官情爱到思考宗教和社会,卢森堡博物馆的“弗拉戈纳尔”画展是否启迪了当代人呢?其实,“弗拉戈纳尔”画展承接了法国各大博物馆自2013 年以来,裸体、情色、暴力等为主题的展览热潮。其中包括:奥赛博物馆 (Musée d’Orsay)自2013年下半年相继推出的“男性:1800年至当代艺术中的男性裸体” (Masculin/Masculin : L’homme nu dans l’art de 1800 à nos jours)、“萨德:攻击太阳” (Sade : attaquer le soleil)、“荣耀与苦难:1850-1910年法国妓女生活场景 ”(Splendeurs et Misères。 Images de la prostitution, 1850-1910)三个极具争议的展览;以及 “雅克马赫-安德烈”博物馆 (Musée Jacquemart-André) 举行的“维多利亚时期的肉欲与享乐”(Désir et Volupté à l’époque victorienne)、“从华托到弗拉戈纳尔:风雅爱情游戏”(De Watteau à Fragonard, les fêtes galantes)的绘画展;另外还有“马尔蒙特及莫奈”博物馆 (Musée Marmottan Monet)的“梳妆:隐秘的诞生”(La toilette : Naissance de l’intimité)——以裸体和服饰美学为主题的画展。
  当代法国人对“情色”主题的关注映照了法国大革命前后“情色”风潮的蓬勃兴起。法国近几年经济低迷,并在政治、宗教和文化方面受到多重挑战。对情色的窥探和沉溺是否与深陷迷茫困局并缅怀辉煌过去的情绪有关?
  德隆认为:“现在的法国确实有这些情绪存在,但是对‘情色’的关注和缅怀并不是坏事。法国正在遭受英美感官文化的侵袭。清教徒的原罪意识深植于英美 文化之中;而法国是天主教国家,忏悔和宽恕使得法国人相较英美而言,对感官和情色的认识态度更加坦诚和开放。从这一点来看,法国关注情色文化恰恰在反抗侵 袭,捍卫传统。”
  或许我们应该回到“情色”的原意。“研究18世纪情色学派意味着学习并坚持‘自由’的生存态度。”德隆认为个体必须保有自主精神,不能随波逐流,“自由思考、自由表达以及自由生活。”这是当代法国人所持有的最坚定的信念。
\
  米歇尔·德隆(Michel Delon),18世纪文学、艺术、历史研究专家,巴黎索邦大学文学系教授,主编1997年《启蒙时代欧洲字典》、“五星”诗社《狄德罗哲学著作集》及 《萨德著作集》。代表著作:《闺房的诞生》(L’Invention du boudoir,1999),《精致的起源:18世纪的放荡和忧郁》(Le Principe de délicatesse : libertinage et mélancolie au XVIIIe siècle, 2011)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