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1日 星期四

黄永玉设计猴票是为了纪念他的小猴

  新浪收藏  

  2016年1月5日,中国邮政将发行第四轮生肖邮票的龙头——《丙申年》特种邮票一套二枚。该邮票由我国第一枚生肖邮票《庚申年》猴票创作者、美术界泰斗黄永玉先生时隔36年后再次执画笔设计。(东方网12月29日消息)
  2016年即将发行的丙申年猴票
  黄永玉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他常在画中表现幽默,让人看了总是会心一笑。比如这张:
 “鸟是好鸟,就是话多”
 自画像
 两张还真差不多
  话说1979年,国家邮政总局前总设计师邵柏林来拜访黄永玉,并邀请他设计新中国成立第一套生肖邮票——“猴票”。黄永玉为了纪念刚刚逝去的爱宠小猴,于是欣然应允。
 1980年发行的新中国第一套生肖邮票——庚申年猴票
  但黄永玉当时可能无论如何也不会料到,这枚小小的猴票的诞生,开启了怎样的邮票神话,会在今后的中国邮市经历怎样的风生水起。
   猴票小资料:
   猴票背景为红色,邮票原图由黄永玉绘制,邮票由邮票总设计师邵柏林设计,由姜伟杰雕刻,采用影写版与雕刻版混合套印的方式印刷,由北京邮票厂印刷。猴票尺寸为26×31毫米,齿孔11.5度,一版80张(8×10)。 猴票的发行量猜测在360万枚至800万枚之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2003)中记载的庚申年猴邮票的发行量为500万枚。
  首套新邮票、新邮品均蕴有一种“龙头效应”,集邮者的求全心理,往往使这些首套邮品身价不凡,增值可观。尽管猴票发行之初很多人并未留意,但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全国各地诸多邮市相继建立,集邮所蕴涵的经济意义愈发显露出来,猴票也就随之紧俏起来。
 1992年发行的第二套猴票——壬申猴票
  至1992年,第二轮生肖猴票面市时,很多集邮者恍然大悟,怎么手上少了第一套猴票呢?于是“庚申猴”的价格在市场更是直线飙升,供求极度失衡。虽然后来发行了第二套、第三套生肖邮票,其中也有猴票,但通常猴票是指1980年发行的第一张猴票。
  猴票由于是雕版印刷,其票面的猴身上的毛在阳光犹如真的毛皮一般光彩熠熠。这也是甄别庚申猴的真伪的重要依据。所以有猴票的朋友要特别爱惜你猴票的票面,票面的好坏是价格高低的重要因素。
这是有黄永玉先生亲笔签名的庚申年猴票首日封
  猴票的行情
  80版猴票到目前价格已升至1万元一枚。整板猴票更达百万元。猴票价格行情从1987年的几十元一枚,到了1996年、1997年,“猴王”发威,一枚涨到3000元,后来经历涨涨跌跌,2010年至2011年涨到了单枚0.8万元—1.2万元,版票市场价则达到100万元。
  80版之后,中国邮政除在1992年发行了壬申年猴票外,2004年还发行了甲申年猴票。
  2004年发行的第三套猴票——甲申年猴票
  (文字材料及配图均来自网络)

祈求福寿吉祥喜 明清刺绣惹人喜爱

 新华网

  约从汉代起,刺绣就成为闺中技艺。女孩子在出嫁以前,要为自己绣一批绣品作陪嫁之物;婚后家里的摆设、家人的衣物也需要刺绣来点缀。中国人家里几乎所有的布料做成的东西都可以加绣,从椅垫、桌围、门帘、壁挂、屏风、床单、被面、枕套,以致大人小孩的外出礼服、帽子、鞋子。特别是清代男子流行衣外悬挂的多达10余种的佩饰,如荷包、钱袋、扇套、眼镜套、表套、钥匙袋、扳指套、褡裢等,都是心灵手巧的女子们永远也做不完的绣活。中国的刺绣传承了数千年之后,在明清两代达到了巅峰。
  明清两代的刺绣题材是颇具中国特色的吉祥图案。有托物寓意的,如,鸳鸯象征夫妻恩爱;石榴代表多子;松竹梅表示清高正直;牡丹象征富贵荣华;松鹤寓意长寿。也有因谐音而成为图案题材的,像蝙蝠与“福”谐音;鱼表示喜庆有余;鹿和“禄”,瓶和“平安”;金鱼和“金玉”;荷花和“和”等等。
  富有吉祥图案的老绣片,不仅带着古人祈求富贵寿喜、平安幸福的人生理想,带给人们美好的祝愿,同时也是非常有收藏价值的藏品。

当代水墨的三张脸:傻淡静

 新浪收藏 

  当代水墨属于2011年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下跌过程中的“救世主”,市场突然好起来之后,许多作品仿佛找到了组织。
李津作品
雷子人作品
把人脸画成面盆脸的徐乐乐作品
阎锡聪作品
朱伟作品
  当代水墨属于2011年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下跌过程中的“救世主”,市场突然好起来之后,许多以前的国画家开始拦着大家,“别叫我国画家,太老 气,喊我当代水墨艺术家好了。”许多作品仿佛找到了组织似的,一定要标上“当代水墨”才心定。更多的画家,看到某些类型、画法的当代水墨好卖了,便快速克 隆,反正在中国,模仿速度就是财富,法律也没规定过谁的画不能模仿。
  对呀,既然没规定过不能模仿,那么大家就抄来抄去好了,反正有人买单,好欢乐哦!
  有一次与艺术界人士闲聊起当代水墨,该人士笑曰,当代水墨就是“傻大姐”。“什么傻大姐?”我没听明白。“‘傻大姐’是‘傻、淡、静’的谐音,当代水墨已经形成了趋同的这么三种风格。傻,就是画一张傻脸,淡,就是大家往淡了画,静,就是大家的画面都处理得非常静止。”
  我后来有幸翻翻各大拍卖公司的当代水墨专场图录,发现真是这么回事,那些“傻大姐”作品放在一起,如不看名字,你基本分不清是谁画的。不看作者 名字不知道是谁创作的,这在当代写实油画、当代书画,以及大部分工艺美术品里,也是一样。所以那些作品签名也是白签的,人家古代的工艺美术师早就明白了这 个道理,怕你们这帮评论家几百年后揪着不放,索性当时就不签名、不落款,让你们死无对证去吧。
  当然,也别指责画家沦落,这年头混口饭谁都不容易不是?谁不是天涯沦落?我们彼此应该守望相助才对。
  好吧,“傻大姐”再傻也是大姐,容我们瞻仰一番。先说说“傻”。画一张傻子脸,这不是当代水墨的新发明,中国当代艺术先这么干的,既然他们凭着这一手抢到了大把的钱,当代水墨没理由不干,何况好些人本来就是国画、油画骑墙玩的。
  比如那个朱伟,早先就挂在当代艺术专场里的,然后划归当代水墨了,但是基因没变,一张傻脸从当代艺术通吃到了当代水墨。拿这张脸吓唬小孩最管用了:“不听话?把你跟恐龙叔叔关在一起!”
  画傻脸的诀窍就是五官挪位、脸部变形。不要觉得难,弱智没见过吗?实在没见过就照照镜子。
  傻脸畅行江湖,是十几二十年前的事,当年,马小娟把江南仕女糟蹋成扁头加上长梯形脸,徐乐乐把美女画成面盆脸,眼神呆滞,她们都成功了。
  大家也觉得这么画美极了,立马就跟上了。刘庆和的美人画就属于晚上不敢看的;李津画美人下过一番功夫,他的画告诉我们,生活中不是缺乏丑,只是 缺乏发现丑的眼睛;朱新建的美人属于戏墨,我们终于可以真心诚意地夸奖一个没有当代美术知识的女人了:“小姐,你长得……真像朱新建画里的美女!”阎锡聪 笔下的女孩大概是她妈妈怀孕时筛查不严格造成的。
  当代水墨人物画里也有走唯美路线的,要么都画得像少女上课开小差时的涂抹,要么就是一双乒乓球眼睛。
  当代水墨描绘起男人来,下手更狠。王孟奇的人物相当于游戏里的怪兽;石荣强的罗汉怎么看都像一位著名滑稽演员;周京新的罗汉一个个面目狰狞,也 许这才是他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的结果——罗汉都成了一帮精于算计的商人;吴浩画的书生,两只眼睛分得太开了,哪家病院没看紧,让你溜出来的;雷子人的水墨 人物基本上都是笑脸狰狞,当他的模特还真不好演。
  再来说“淡”。也许是想表现中国水墨里用水的功夫吧,可一不留神,大家都往雾霾画上靠了——画什么都好像在雾里飘着,遥想200年后回头一看,当年的中国雾霾实在严重啊,画家都自觉地直面现实了,唤醒全民的环保意识,这样的画,简直就是警世钟啊!
  不光风景,花鸟画也一样淡,嘴里淡出鸟来了,大概就是这感觉吧。
  还有些画人物的,淡得让人产生怀疑,怀疑他们是画了一张画,把上面一层纸揭下来,卖的是下面一层。
  再来说“静”。当代水墨发展出一路静物画,不是西画静物,而是无论画什么,都十分静止,静到什么程度,说死寂也不为过。
  首当其冲的是徐累,任何东西在徐累画出来,都透着一股腐朽、死寂的味道,不知道藏家花好几百万买徐累的画,是追求那种冷到骨子里的死相吗?
  不过价钱在那儿,从古典里透出幽暗、疏离也就变成时髦了。徐累的弟子郝量,被称为“新水墨年轻人里的领头羊”,也透着一股子死寂的劲儿,后来他索性直接画骷髅了。
  有位专门把画画成X光片的蔡广斌,号称“影像水墨“,也是往死寂里走,那作品是夜里不敢看的,恐怖片粉丝倒可以过过瘾。
  古典、标本、冰冷,几乎成了“静”这一路的符号。操作也容易,随便从宋画里取个图式,或者是取个元素,或鸟、或走兽、或花、或山石、或帷幕屏风之类,用个冷色调画出来,再把不搭的物象往一块儿组合组合,当代水墨就成了。
  多好的机遇啊,抄来抄去,大家一起卖钱共同奔小康(其中还真有一些画家值得长线看好),时不我待,当心香烟票过期,世界真是好欢乐哦!
  (作者系艺术媒体人)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小白

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坦桑石的投资与收藏

  中国经济网  

  (原标题:坦桑石的投资与收藏)
  说到坦桑石,也许很多对珠宝圈并不了解的人会说,纳尼那是神马,这不是蓝宝石么?
  实际上坦桑石正是因为颜色相近于蓝宝石而常常被大家误解,比如实际上很多人熟知的”海洋之心”(来自著名电影泰坦尼克号)就是以坦桑石为主石的名贵吊坠。
  北京黛润尼珠宝公司董事长任炜说,“实际上对宝石学和珠宝相关专业知识有点了解的人都不太喜欢坦桑石,因为他们的处理方式,也就是魅力蓝色的由来之道”。
坦桑石原石
  坦桑石的主要矿物成分为黝帘石,早期曾作为装饰材料,自1967年在坦桑尼亚发现了蓝一紫色的透明晶体之后,黝帘石在宝石业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它出产于坦北部城市阿鲁沙附近、世界著名旅游点乞力马扎罗山脚下。这是世界上的唯一产地。1969年,纽约的Tiffany公司就以出产国的名字来命名这种宝石--Tanzanite,并把它迅速推向国际珠宝市场。喜欢追求新奇的美国妇女们立刻成了它的买主。随后便迅速在国际市场上一举成名,宝石专家们兴奋地称其为20世纪的“世纪宝石”。独一无二的产地和颜色让人们对它非常着迷,全球约90%的坦桑石(Tanzanite)均是经由ICA(国际彩色宝石协会——彩色宝石行业的领军者,实力雄厚,所属会员极为重视商业道德)的会员进行销售,以避免这种宝石会被不专业的商人经手,取而代之的是相当可信赖的销售管道。
坦桑石随形珠钻石,铂金,2013年蓝色收藏系列
   物理性质:
  坦桑石,宝石级黝帘石,未经加热处理的黝帘石呈淡红紫色、淡黄绿色和蓝色,加热处理后的黝帘石呈带紫的靛蓝色。硬度6,密度3.35g/cm3,折光率1.690~1.705,双折射率0.009。黝帘石与蓝宝石相似之处是靛蓝的颜色,区别在于:黝帘石的靛蓝色鲜艳、均一,见不到色带或生长线;多色性明显,从不同方向观察有紫、绿、蓝三色变化,在某一方向可以见到紫红的色彩;硬度低,用锉刀可以刻划。
  结晶状态
  晶质体;晶系:斜方晶系;晶体习性:柱状或板柱状;
  常见颜色
  坦桑石呈蓝、紫蓝至蓝紫色;其它呈褐色、黄绿色、粉色;光泽:玻璃光泽;
  解理
  一组完全解理;
  莫氏硬度:6.5-7;密度:3.35(+0.10,-0.25)g/cm3;光性特征:非均质体,二轴晶,正光性;
  多色性:三色性,坦桑石,强,蓝色,紫红色和绿黄色;褐色,强,绿色,紫色和浅蓝色;黄绿色,强,暗蓝色,黄绿色和紫色;
  折射率
  1.691-1.700(±0.005);
  双折射率
  0.008-0.013;
  紫外荧光
  无;
  吸收光谱
  595、528、455nm吸收线;
  放大检查
  气液包体、阳起石、石墨和十字石等矿物包体;
  特殊光学效应
  猫眼效应(稀少);
卡地亚项链  铂金, 坦桑石 钻石
  事实上,只有顶级和A级桑蓝才具有上面所说的全部特征。B级坦桑蓝呈深紫色,呈现较少的颜色变化,C级呈淡紫色,从不同角度看只有颜色深浅不同。但各种级别的坦桑蓝在晶莹、纯净和折光率方面则是相同的。而且作为成品,即使具有颜色上的特征,如果在材质和切割,打磨方面达不到要求,也不可能具有相应的等级。过去中国国内珠宝业界称“TANZANITE”为坦桑石,主要着眼于它与蓝宝石的不同,现在改称坦桑蓝,以一字之差强调它与蓝宝石的相同之处。
  到目前为止,坦桑尼亚的阿鲁沙市附近地区是坦桑蓝的唯一产地。坦桑矿业部长说这是上帝对坦桑人民的赐予。1997年,一个中国个体商人出六万美元,在坦桑首都买下一枚顶级的坦桑蓝,创下当时天价。坦桑蓝在美国市场销路较好。随着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夫人、女儿分别在2000年和1998年访问坦桑蓝的产地--阿鲁沙,坦桑蓝在美国市场价格已经升至与红宝石相仿。
  与三年前相比,坦桑蓝的价格在坦桑国内也上涨了三倍。顶级和A级坦桑蓝的市场价为每克拉300美元以上,B级在150美元左右,C级一般也要数十至100美元。特殊制作精致的品种价格不在此限。我们可以在当地的金店内看见数万美元一枚的坦桑蓝。
  购买时请按照标准的坦桑石4C标准购买,这也是唯一获得国际认证的标准。
  颜色:颜色和颜色的品质和色调有关。范围从Exceptional到Pale,B和V是用来表示主色调的,颜色越深,坦桑石的价值也就越高了。
  净度和坦桑石的自然瑕疵和包裹体有关。范围从肉眼无暇到明显可见,越无暇越珍贵。
  切割:切割影响到了坦桑石的火彩与比例。完美的切割使宝石的每个刻面都产生反射以达到最好的火彩。
  克拉对于彩色宝石来说,两个看上去差不多大小的石头,会因为亭深的不同,在克拉数上差异比较明显。

中国第一套新媒体个性化邮票发行

  新浪收藏

  近日,在第三届中国企业新媒体年会上,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与中国邮政联合发行了中国第一套新媒体个性化纪念邮折《新国企@心沟通》。
这套《新国企@心沟通》纪念邮折,由特种
  邮票《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和国企新媒体个性化邮票组成。国企新媒体个性化邮票一套12枚,以国企新媒体卡通形象为内容,国资委新闻中心“国资小新”、航天科工“航小科”、中国石化“小石头”、南方电网“南网50Hz”、三峡集团“小微”、神华集团“小神龙”、中国移动“小移”、中化集团“小化”、中国五矿“小达”、中国钢研“钢博士”、大唐电信集团的“糖糖”等新媒体卡通形象走上邮票,方寸之间,展现阳光、活力、责任的国企新形象。
  业内有关专家指出:《新国企@新沟通》邮票将传统集邮文化与新媒体传播有机结合,以人格化的卡通形象、可视化的纪念邮票与公众沟通,既是国企新媒体发展的时代见证,也是国企品牌形象建设的崭新探索,将会受到粉丝和集邮爱好者的欢迎。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北京市集邮业务局总经理梁洪涛说,《新国企@心沟通》既是中国首套新媒体个性化邮票,也是国企新形象的崭新载体,体现了国企勇于创新、勇担责任、努力弘扬主流价值观的时代精神。这套邮票开创了三个第一:第一次将个性化邮票和核心价值观传播结合;第一次在邮品中使用新媒体卡通形象;第一次集中展现10家大型国有企业的品牌元素。
  (来源:中国集邮总公司)

河南文联主席杨杰:把汉字艺术传承下去

  大河报 

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杨杰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杨杰
  新任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杨杰甫一亮相,创作道路、从业历程,凡此种种,便被各路媒体扒了个底儿掉。记者首晤这位新任主席得到一个强烈印象——小女子,大女人,之所以能在男性主打的书坛脱颖而出一举拿下虎符,执行力绝不是盖的。
  惊艳书坛“娘子军”
  1983年,大学刚毕业的“文艺青年”杨杰就进入河南省文联,一干就是20年,直到2004年调至省社科联工作。2013年底,杨杰再次回到省文联,担任主席职务。
  行政工作之外,书法始终是杨杰的挚爱,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习,临池不辍。2007年,杨杰当选河南省书协副主席,并兼任省书协妇女书法工作委员会主任。在整个创作群体中不到5%的占比,女性书家是绝对的边缘群体。然而女书家杨杰率队8年,竟创造了近百场书法展览的惊人“业绩”,河南女书家群体随之名动全国,外省更竞相邀请河南的女性书家前往办展交流。
  从书协副主席到主席,“跨度挺大”,杨杰表示,她希望可以在顶层设计上发挥主席团的核心作用,制定规划,明确责任,让每个人都能在其位谋其政,合力推动河南书法事业的发展。
  河南书法创作群体的实力,放在全国也是不容小觑的。甚至河南书协的成立也要早于中国书协一年,1984年首届中原书法大赛,在全国乃是首创,“非常轰动”。早期的几届国展,河南的入选及获奖均稳居第一,风头一时无两。
  曾经的辉煌,却逐渐被兄弟省份赶超。“江苏浙江山东,都是作为兴省战略来的,政府重视,各种扶持。”河南若想不落人后,发力是必须的。
  “制约事业发展一个重要问题,是经费匮乏。”即便是有官方背景的体制内书协,办展也须出门化缘。而近两年的市场萧条,一时难以改变。“文化市场不好,利用社会力量,向企业筹资的空间不大”,如何运作,是要见真功了。
  市场固然是事业发展的助推力,纯粹的、潜心的文艺创作才是根本。在杨杰看来,汉字书法是最具中国元素的传统艺术,是中国人的基本修养,令人欣慰的是,八零后、九零后中也不断地有新人涌现。创作团队具备合理年龄梯次架构,方能可持续发展。
  “文学艺术不仅是文学艺术工作者的事业,也是全体国民共同的事业。”把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汉字艺术传承下去,是这位女性书协主席对自身职责的定位,以及对书法艺术的期待。
(记者王惟一)

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传统文化中葡萄玉雕的寓意

新浪收藏 

  珠宝故事会
  玉雕作品中我们经常会见到瓜果类的玉雕题材,这些作品源自于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水果或是植物,经过玉雕大师妙手雕琢之后变得惟妙惟肖。而玉雕葡 萄就是比较受人们喜爱的水果题材,玉雕葡萄的造型十分小巧,用不同玉雕刻的葡萄具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墨翠葡萄,代表了内敛,红翡葡萄象征了张扬的性格,绿 色葡萄寓意生命的生生不息……
  年轻人佩戴玉雕葡萄,代表了能够勇敢的面对生活中的艰辛,象征了精神顽强。年轻人佩戴玉雕葡萄最好选择颜色艳丽显眼的,这代表了年轻人张扬的个 性。健康是老年人最大的希望,所以老年人佩戴圆润的玉雕葡萄是对老年人长命百岁的最好祈愿。女性佩戴玉雕葡萄,珠圆玉润的玉雕葡萄佩戴在女性身上,寓意了 能够容颜不老,永葆青春。男性佩戴玉雕葡萄,更显稳重内敛,寓意事业蒸蒸日上。
  葡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水果,小巧喜人,果色艳丽,一串串的,给人一种丰收的感觉,也正因如此,葡萄图案受到了很多碧玺玉雕家们的特别 喜爱,巧夺天工的碧玺雕刻技巧把葡萄的红色碧玺张扬、黑色碧玺内敛、紫色碧玺神秘、绿色碧玺的生生不息表现得淋漓尽致,给戴玉者展现了多姿多彩的生活遐想 的同时也赋予了人们多财多福、圆润饱满、硕果累累的祝福。碧玺葡萄的形式和颜色都是多变的,所以可以组合成风格不一、变化万千的款式,众所周知,葡萄不同 品种和在不同时期它的颜色是不一样的,有白色、紫色、红色、暗红色、淡青色等,它与叶子、藤蔓、动物类的结合更是给人一种清新、自然、逼真的感觉。
  多子多福——葡萄给人最深刻的印象莫过于它成串多粒的果实,它给予人们人丁兴旺、后继有人、多子多福的寓意便不可而知。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这是个吉祥美好的祝福。特别是对老年人而言,他们总是希望自己多子多孙,几代同堂。佩戴碧玺葡萄是最能表达他们对子孙满堂的渴望。
  青春永驻——女性佩戴碧玺葡萄,寓意其容颜不老。葡萄籽是世界上出了名的抗氧化神药,追求年轻是所有人都热衷的事情。每个女性都希望自己能有吹弹可破般娇嫩的皮肤,一颗颗晶莹剔透、水润饱满的葡萄总是能用自己的姿态俘获女性的心。
  坚强勇敢——葡萄树的生命力非常的顽强,在各种土壤上都能种植生长,并且结出有水晶明珠之称的葡萄。佩戴葡萄碧玺寓意其有一颗坚强、勇敢的心,敢于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
  碧玺葡萄能在众多碧玺饰品中独树一帜,不仅仅是它满足了人们对碧玺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它所蕴含的寓意能在精神上能给予佩戴者一种慰藉。
  (华玉)
  来源:南阳日报

16年金套猫近日涨势再起

 新浪收藏 

熊猫币熊猫币
  黄金资讯:上周黄金市场结束了连续两周的下跌,稳定在了1070美元/盎司上方水平。永丰指出,目前金价上行阻力强劲,下行趋势并未改变。本周是今年最后一周,投资者们都不太愿意买入黄金,而由于经济状况的影响,实物黄金需求也有所减少,因此近期金价的回升将是很难维持下去的。目前金价下行受到10日和20日移动均线的支撑,并且突破了5日均线,上行则受到1080美元/盎司的打压。
  猴年1/4贺岁小银币期货报价在高位开出,今日报价470-480。金总2克贺岁金钞报价760-770,偶有成交。
  16金银猫的投资礼品买盘目前呈现出一枝独秀景象,硬通货之称的金套猫已得到更多买盘的青睐。16年金套猫近日涨势再起,报价稳定在13580元上方,有走量成交。30克金猫报6780,15克金猫报3380,8克金猫报1910,3克金猫和1克金猫分别报1110和510。16年1盎司银猫在154元附近成交炽热,大量投资买盘涌现。
  猴年生肖币整体表现不温不火,其中彩金银猴和本金银猴市价有走低迹象,彩金银猴今日报价4600-4650,本金银猴报3750-3780,均有小幅下跌。彩银猴报1240-1260,本银猴910-940,有不错成交表现。扇银猴阴跌至800-830,成交不畅,扇金银猴报4850。梅花影后报1150-1180,梅花金银猴报13800-14200,偶有成交,5盎司彩银猴报3750-3900,5盎司方银猴报2650-2850,5盎司彩金猴8万,5盎司方金猴报7.8万。
(文章来源:中国集币在线)

明代的雅贿潜规则

 大众网-大众日报

  叶康宁
  传统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做什么事都要依靠关系,没有关系可能寸步难行。关系和人情靠什么来维系呢?靠礼物。馈赠礼物既便于传达人情,又可以拉近关系。
  礼物有很多种,书画作品其一也。
  以书画作为“雅贿”由来已久。早在唐代,进献书画就是求官的捷径。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记载:“贞观、开元之代,自古盛时,天子神圣而多才,士人精博 而好艺,购求至宝,归之如云。……或有进献,以获官爵;或有搜访,以获锡贲。……时有潘淑善,以献书画,拜官。”元代的李秉彝,做过两浙转运使,“历官有 刚介惠绩。传称有人求吏,以东坡、颖滨二先生手写奏议三十册赂之。”
  明代不仅官俸微薄,而且还常常难 以兑现。故有长物之好的官吏要获取值高价昂的书画,不可能花费自己的官俸,只可能用贪腐得来的灰色收入,或者依靠下级官史与商贾的直接馈赠。收受书画比直 接收受财物要安全得多,书画价格的模糊性保证了它的安全性。再则,明代书画是可以充当俸银的,皇帝曾多次将内府所藏书画折成俸禄,分封大臣,以补国库之 需。既然可以充当俸银,自然也可以充当礼金。于是,名家书画成为交通上官的利器,“雅贿”蔚然成风。
  成化时,苏州籍名臣吴宽位高权重,他与画家沈周交谊甚厚。沈周经常有作品赠他,他也投桃报李,在沈的画作上题诗,以为之延誉。一来二往,社会上都知道吴宽 喜欢沈周的画作。于是,沈家便求画者踵门,让沈周不堪其苦。可以说,正是因为当权者的爱重,沈周的画作才获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可,“近自京师,远至闽楚川 广,无不购求其迹,以为珍玩。风流文翰,照映一时。”
  嘉靖年间,严嵩官居首辅,位极人臣,权倾朝野, 势焰张天,又聚贿不止,时人谓之“钱痨”。他和养子严世藩嗜好书画,下级官吏便穷搜宇内,投其所好。为了向严氏父子献媚,中书舍人罗龙文不惜白银千两从文徵明手中购得唐代书法家怀素的《自叙帖》。浙江总督胡宗宪也以数百两白银的高价从仁和丁氏手中购得《越王宫殿图》、从钱塘洪氏手中购得《文会图》进献。严 世藩垂涎吴城汤氏收藏的李昭道《海天落照图》,立即有官吏为他收罗。
  有明一代,张居正不算贪官。他死 后两年,万历皇帝抄了他的家,“所蓄不及十万”,据说还是家属所敛。辽帅李成梁封伯时,为了感谢他,送他万两白银千两黄金,被他婉拒。但对于书画这种价格 模糊的雅贿,他似乎并不拒绝。王世贞和他有同年之谊,想做尚书,送了他许多礼物,其中就有一件极为名贵的古人法书。
  以书画做礼品,为馈送行为涂上了文雅的保护色,送者安心,受者坦然。
  雅贿并非局限于官场,许多士绅或商贾也用书画来逢迎好事的官吏,以拉拢关系。海外汉学家卜正民评价说:“那些涉及专利贸易的商人,总是要努力与官员发展 友好关系,用以减少官府掠夺的危险,并在与其他商贾有冲突时取得官员的支持。为了这样做,他们致力寻找切入点,以进入官员的文化圈子。”书画既是官场上流 行的礼品,自然也可以作为商贾交结达官显贵的媒介。
  归根结底,雅贿也是一种交易。来而不往非礼也,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回报的形式和内容因人而异,但求取回报是雅贿的出发点,更是雅贿的实质。
  雅贿成风,不仅增大了书画需求,而且抬高了书画价格。如王世贞所言: “若使用事大臣无所嗜好,此价当自平也。”《书画跋跋》中的一段记载提供了极有价 值的佐证:“昔人谓画可摹,书不可摹。摹出画亦即可赏,何必真也,此所云摩诘《奕棋图》者。隆庆己巳,时昆 山顾氏曾携入京,欲售之朱忠僖。索千金,忠僖 酬之三百,不肯。曰:往《清明上河图》是其家物,彼时实获千金,此二宝同价。忠僖曰:彼时买者欲取刻契于时相,非此无以重之,岂特千金,即再倍之亦不为 重。今我但取为案上清玩,即此三百亦聊酬汝远来意耳。若据实言,二百亦已多矣。顾犹执前说,留数月竟不售持去。”顾氏认为王维《弈棋图》与张择端《清明上 河图》应该同价,既然《清明上河图》卖出了千金的高价,《弈棋图》也该价值千金。然而朱忠僖的话却揭示出《清明上河图》价格陡重的实质。“彼时买者欲取刻 契于时相,非此无以重之,岂特千金,即再倍之亦不为重。今我但取为案上清玩,即此三百亦聊酬汝远来意耳。若据实言,二百亦已多矣。”由此可知,其一、为了 取悦上官,购买者往往不惜重金,甚至用高于实际价值数倍的价格也在所不惜。其二、在朱忠僖心目中,《清明上河图》的实际价格“二百亦已多矣”。雅贿对书画 价格的影响真令人瞠目。
  明代立国之初,朱元璋采取刑戮与监察相结合的办法,重典治吏,吏治相对清明。 到了明朝中后期,特别是正德以降,随着官吏铨选方式的变化,吏治日趋腐败。赵翼总结说:“洪武以来,吏治澄清者百余年,当英宗、武宗之际,内外多故,而民 心无土崩之虞,由吏鲜贪残故也。嘉、隆以后,吏部考察之法徒为具文,而人皆不自顾惜,抚按之权太重,举劾惟贿是视,而人皆贪墨以奉上司,于是吏治日偷,民 生日蹙。”当官吏的升迁不系于百姓的公论,而系于上级的好恶时,贿赂公行是必然的。民间也世风大坏,人心不古。对于致仕归乡的官吏,不问人品高下,只问怀 金多寡。这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贪墨之风。贪腐一旦相沿成风,整个官场就会变成一个酱缸,纵使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雄心,要想做到也难上加难。“有一清廉自爱 者,则共道其矫,共骇其异,不去之不已。”贪腐成为官场不具文的潜规则,而清正廉洁就是最大的犯规,清廉者也会被同僚视为寇仇。贪腐让明代后期的政治江河 日下。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萧红曾画抗战漫画体现战区人民苦痛

北京晨报

漫画《血债!》,署名“吟吟”,刊发于香港《立报》1938年6月7日。漫画《血债!》,署名“吟吟”,刊发于香港《立报》1938年6月7日。漫画《□□□□□》,署名“吟吟”,刊发于香港《立报》1938年6月8日。  漫画《□□□□□》,署名“吟吟”,刊发于香港《立报》1938年6月8日。
  (原标题:萧红曾画抗战漫画)
  1938年的萧红,已不再是孤身独坐于旅馆,在小纸片上随意勾画花纹的“悄吟”,而是要让更多民众知道抗战时局,已经颇有左翼文艺倾向的“吟吟”了。
  萧红早年学习绘画,笔者近日偶然查获到,香港《立报》上曾刊载有三幅漫画,从署名、漫画内容与风格来看,都疑似萧红作品。即1938年6月7日、6月8日,香港《立报》刊出三幅署名为“吟吟”的漫画作品。萧红曾用笔名“悄吟”,“吟吟”之名可能与之有关。
  萧红于1937年1月从日本东京回到上海,但“七·七事变”很快爆发,“八·一三”抗战也旋即展开;为避战火,她与萧军于当年9月至武汉。1938年,寄居在西安“西北战地服务团”时,虽几经犹豫与彷徨,她还是与同居了六年的萧军分手,5月与端木蕻良在武汉结婚;当年9月为避战火,又辗转至重庆。这两年时间里,萧红在上海、北京、武汉、西安、武汉、重庆各地辗转流徙,而新近发现的这三幅“战时”漫画,所描绘的图景与蕴含的作者立场,与萧红上述经历是完全吻合的。
  发表于1938年6月7日香港《立报》的两幅漫画,一幅被印制在头版的“左报眼”位置,一幅被印制在《花果山》副刊的版面上。那幅“报眼”漫画,名为《“□□□”的精神何在?》。画面描绘了一架印有青天白日徽记的飞机,机上飞行员正向一位降落伞中的日军飞行员挥手致意。显然,漫画名称打空格处的三个字应为“国民党”。这幅漫画实际上是讽刺了国民党政府在抗战中的消极心态。而同期另一幅漫画,题为《血债!》,则更直截了当地体现了战区人民的苦痛。
  1938年6月8日,香港《立报》“花果山”版面,再次出现署名“吟吟”的漫画。这幅名为《□□□□□》,题目被全部“打空格”处理的漫画,内容更具讽刺意味。画面中央站立着一位抗战士兵,他两手向外摊开,做无奈忧虑状;在其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分别画着列队而出的士兵,空空如也、结着蛛网的军费银库;写着“革命党”、“共产”字样的多只拳头,戴着种种面具、瞪眼咬牙的政客。这幅漫画,应当体现着当时抗战的国内困局,主要是指国共合作与资源调度的困局。作者敏锐地意识到,这些困局不解决,前线流血牺牲得来的战果,迟早将化为乌有,题目估计是“抗战何处去”之类的反问句吧。
  回溯历史,可以看到,三幅署名“吟吟”的漫画,在香港悄然面世之际,萧红还身处武汉前线。“武汉保卫战”的惨烈,她亲历亲睹,此刻的萧红,已不再是孤身独坐于旅馆,在小纸片上随意勾画花纹的“悄吟”,而是要让更多民众知道抗战时局,已经颇有左翼文艺倾向的“吟吟”了。(肖家书场-肖伊绯)

2015年12月28日 星期一

牛津郡出土珍稀北欧海盗时代文物

 中国文物网  

图为便携式古物计划人员发掘沃特林顿文物。图为便携式古物计划人员发掘沃特林顿文物。
  中国文物网 12月25日编译报道:在发布便携式古物计划(Portable Antiquities Scheme) 和宝藏年报之际,英国文化部部长 Ed Vaizey 宣布在牛津郡沃特林顿发现了重要北欧海盗时代古物,这些古物可追溯到“最后王国”时期。
  发掘文物包括韦塞克斯阿尔弗雷德大帝和麦西亚塞奥尔伍尔夫二世时期的罕见钱币、维京军队戒指和银锭,被考古学家认为是全国最重要的文物。这些文 物是由探测器爱好者 James Mather 在沃特林顿发现并由便携式古物计划挖掘的。当时,这些文物被送至当地不列颠博物馆,不列颠博物馆和阿什莫尔博物馆对其进行了研究。这些文物共包含186枚钱币(一些已破碎)、7 件珠宝和15个银锭。
  这些文物埋藏于公元870年左右,也就是阿尔弗雷德于878年惨败于埃丁顿被维京人之后的一段时间,当时维京人穿过泰晤士河北部,通过麦西亚王国迁移至东安格利亚。看似这些文物是在此期间埋藏的,尽管具体情况尚不为人知。
  如果沃特林顿文物被宣布为国家宝藏,那么阿什莫尔博物馆和牛津郡博物馆服务将会与其他潜在的资助者开展合作,以确保向当地人们展示这一重要发现。
  根据宝藏法案 1996,发现者对报告这些文物发现具有法律义务。自 1997 年以来,该法案立法,报告的文物发现从 1998 年的 201 件增加至 2013 年的 990 件以及 2014 年的 1,008 件。宣布为宝藏的发现将会被博物馆收购,当地博物馆优先。在 2013 年报告的发现中,有 363 件由 91 家当地博物馆收购,主要是为方便在靠近发掘地的地方展览这些文物。
  根据今年的年度报告,除报告宝藏外,据 2014 年便携式古物计划记录还有 113,784 件考古发现。这些文物对于我们了解过去具有重大意义,支持考古学家和博物馆工作人员推断述有关过去人们的生活和地点。借助这些发现,当地居民可以了解并发 现有关当地考古和历史的更多内容。
  在英国,不列颠博物馆与其他博物馆不断分享藏品和专业知识。它创立了一个长期的包容性英国计划,每年都会为数百位博物馆合作伙伴提供支持。去 年,超过 300 万英国人民在伦敦以外的地区参观到不列颠博物馆珍藏。2014-15 年,不列颠博物馆向 170 家英国机构出借了超过 2,800 件文物。PAS 是不列颠博物馆与各地区美术馆和博物馆协作的纽带。(中国文物网编译报道)
  文章来源:Art Daily

清末民窑瓷盘收藏价值不高

新浪收藏

温先生收藏的瓷盘温先生收藏的瓷盘
  □文/图 本报记者 王英
  品鉴委员:杨润先(内蒙古将军衙署博物院副研究员、文化部艺术评估委员会委员)
  委托人:温先生
  这个盘子是家里一直传下来的,早些年因为不知道它的价值,家人也不懂得收藏,所以一直当普通的盘子使用,后来才意识到这盘子可能不是普通的盘子,所以就收 了起来,因为担心用洗洁精清洗会损坏盘子,所以上面也满是污渍。我的祖辈曾经比较富裕,家里留下来很多这样的盘子、瓶子,有好多都分到了我们家,但在保存 的过程中,有的被打碎了,有的被收走了,留下的我们也不懂,所以请专家帮忙鉴定一下。
  专家鉴评:这个盘子应该是清末民窑的东西,下面的款俗称豆腐款,是仿官款,没有太大的意义,类似于自己家做的一个记号,如果把盘子借出去还可以凭借这个记 号找回来。一般情况下玉器和铜器一般不能清洗,瓷器是可以进行清洗的。像这样的盘子可以用洗洁精或者是84消毒液浸泡,清洗后很干净。这类盘子在民间比较 多,对于专业的瓷器收藏爱好者来说,它的收藏价值并不高,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来源:呼和浩特晚报电子版

中国画: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表现

   新浪收藏 

  (原标题:中国画: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表现)
中国画:民族文化精神的艺术表现
  中国画是一种特别强调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东方绘画。它要求绘画中的文化涵义大于绘画本身的意义,注重作品气息,故六法中以“气韵生动”为第一。同样,书法艺术也如此。
  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和文化精神,无论是儒家的“温、良、恭、俭、让”,道家的“柔弱胜刚强”,还是佛家的“忍”,其主流和最高境界都是“化阳刚为阴柔”,以期达到寓阳刚于阴柔之中,也就是含蓄之中又复归于一种平和的自然状态。只有这种状态才能与万物和谐,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化阳刚为阴柔”其具体表现为“沉着遒劲、圆转自如,不燥不淫、腴润如玉,起伏有序、纵横如一”。它体现在中国书画艺术中,就是对用笔、用墨和把握气势三个方面的法度要求。最终要让人感到笔下的线条坚韧而富有弹性,墨与色要呈现出半透明感,使画面层次分明,复杂的笔墨和结构关系和谐统一,让表现的物象自内沁透出一种生机和神采。书法则要求以中锋运笔,四体并用,方圆结合,刚柔相兼,正中有奇,奇不碍正。所以,化阳刚为阴柔之见为我们在董其昌崇南贬北的审美倾向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更为具体的审美标准。因此在文化性大于绘画性的传统中国书画艺术中,以笔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笔墨形态,它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故人们习惯地称之谓“笔性”。反之,要认识和把握好中国书画作品中笔墨的笔性,首先就必须领悟到在中国书画作品中艺术家的艺术行为与艺术形态之间存在的心理关系。只有充分认识艺术家创作中体现出来的笔墨心态,才能最终理解和把握好在艺术行为中具体的笔墨情绪,解决笔性问题。正确认识笔墨心态,也是文人画进行因材施教的根本原则。
  文人画是中国古代文明在绘画中的综合体现。
  构成文人画的三大要素是气韵生动的文化意蕴,聊写胸中逸气的创作心态,化阳刚为阴柔的艺术行为和笔墨形态。至于迁想妙得的思维方式和笔墨当随时代的创造精神,则是中国画艺术创作中的共性要素。
  笔铸民族精魂,心系中华复兴。
  弘扬民族文化一定要有经典的意识,并要有发展的眼光走向世界。
  笔墨永远是中国画家的核心竞争力,是作品生命与生命力的象征。
  (文章来源:美术报)

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赏析首日封 纪念毛主席诞辰122周年

新浪收藏 

  (原标题:首日封里思伟人)  
  今年12月26日,是一代伟人毛主席诞辰122周年纪念日。在笔者珍藏的多套毛主席诞辰纪念首日封里,1983年12月26日,在韶山首发的纪念毛主席诞辰90周年首日封最具特色。
  在那个大家还以写信为主的年代,这枚首日封采用的也还是那个年代所特有的精致小信封。只见在首日封的左侧上方,贴了J97纪念邮票一套,并加盖韶山地区的邮戳。首日封的左下方,是毛主席的旧居韶山,抬头可见,韶峰巍然屹立,郁郁葱葱的树林簇拥着毛主席的旧居,伟人从这里走出,迈着有力的脚步,走向中国,为建立一个新中国而干了惊天动地的大事。
  首日封的正中下方,盖有纪念毛主席诞辰90周年邮票展览的印章,和首日封同时发行的是一张很有意义的纪念张,中间是1959年6月毛主席回到韶山村的签名,周围的布局设计为浅紫色的五瓣花朵,颇具象征性的意义,那就是,紫气东来韶山冲,一代伟人胸怀中国。
  首日封上面的J97纪念邮票一共4枚,第一枚为《1925年在广州》,这张照片上的毛主席时年32岁,英俊年轻,血气方刚,目光炯炯地正视前方,很有领袖的风范。只见他身着知识分子的蓝色粗布长衫,与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上的着装打扮几乎一样,当年的他正在为新中国的前途而奔波,他撰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正发表在这一年。第二枚为《1945年在延安》,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中国人民经历了艰难的抗战,毛主席面带微笑,简略的中山装衬托他那放松的心情。
  第三枚为《1952年视察黄河》,这是毛主席1952年视察河南的照片,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由于近代以来黄河水患日益严重,人民流离失所。于是在建国初期主席提出要整治黄河,并亲自去黄河观察。面对滔滔的黄河,毛主席坐在一块石头上沉思,治河的蓝图如何描绘。第四枚为《1961年在江西》,这是毛主席1961年在江西所摄的照片。毛主席一生博览群书,阅读是他每天必不可少的功课。邮票中主席正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来仔细翻阅,他的神情多么专注,书中自有黄金屋,知书者最能采撷人间的财富,毛主席做到了,他给我们打造了一个和平的家园。
  从整体的构思来看,这枚首日封的布局是十分合理的。颇有现代水墨画风格的线条与色彩,构成右下的韶山村旧居图案,与右上方的毛主席生前生平活动4张组合相得益彰。那4枚邮票恰到好处地构成一座峦峰姿态,也就不难读出这枚首日封与纪念张的深远意境——那就是,一轮红日正从韶山升起,它的光芒将普照中国大地。(黄茨娅)
  (来源:中国商网—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

李裕成款苹果绿釉雕瓷扁瓶

   新浪收藏

扁瓶另一面扁瓶另一面
  安徽合肥 刘东
  雕瓷是一种以镂雕、浮雕等技法对瓷 器进行图案装饰的一种工艺,其形式多样,历史悠久。清代乾隆时期是雕瓷工艺的一个高峰,而道光、同治年间雕瓷技艺则更趋成熟,涌现出了王炳荣、陈国治、李 裕元、李裕成、黄戚福等一批雕瓷名家。而且他们常在作品底部刻上自己的名款,成为这一时期雕瓷作品的风尚。笔者要介绍的这件李裕成款苹果绿釉雕瓷扁瓶,就 是其中一件代表作。
  该瓶高13.4厘米, 瓶口长3厘米,宽2.3厘米,圈足长4厘米,宽2.8厘米。除圈足外通体施苹果绿釉,因其釉色很像青苹果的青绿色,故而得名,属于较少见的颜色釉品种,其 色青翠娇艳,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扁瓶直口,长颈,溜肩,颈部装饰一对兽首(似为虎首)衔环,古朴典雅。瓶身腹部一面(图1)置一桃形开光,开光内雕刻 崇山、深潭、树木、行人与小舟,可以看出小舟内的人正与岸上的人挥手,图案的上部雕刻数枝桃花占据了大幅画面;另一面(图2)也置一桃形开光,其内雕刻的 内容大体相同,只是为远景。这些雕刻极为细腻,远山的层次、湖水的波澜、山石的纹理、树木的枝叶、小舟的造形、人物的姿态,无一不刻画得惟妙惟肖、逼真传 神,犹如国画中的工笔山水画,创作者以刀代笔,巧夺天工。瓶体两侧分别雕有桃枝和石榴枝,枝头皆硕果累累,丰收喜庆。瓶身下承高圈足,足底不施釉,露胎处 可见胎质坚细,瓶底与圈足内壁皆施釉,瓶底刻篆体“李裕成作”四字阴文款(图3)。
  据《中国陶瓷辞典》介绍:“李裕成,清代雕瓷艺术名家,生卒年不详。主要活跃于同治年间。”从传世的李裕成作品来看有雕瓷笔筒、雕瓷印泥盒等,所雕内容皆为山水图案,尤其是树木雕刻细致逼真,可见是李裕成雕瓷作品的一贯风格。
  这件李裕成款苹果绿釉雕瓷扁瓶,器型极为规整,刻工精细传神,可谓完美无瑕,堪称清代雕瓷器中的典范之作。

行灯之标范:战国形铜行灯

新浪收藏

  众所周知,学会使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步。而人类开始使用灯,则实质上是用火的合理延伸。我国古代的灯具制作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与灿烂的华夏文明相应相称,达到了非常精湛的水平。特别是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非常重要的战国到两汉时期,随着艺术题材日益广泛化、世俗化,工艺手法也趋于多样性和创造性。这段时间的工艺品制作,从内容到形式,均洋溢着现实生活的浓烈气息,充满了来自民间的旺盛生命力。这种艺术趋向和风格,也在灯具制作方面有突出的显示。这一时期灯的造型,不仅样式繁多,而且构思奇巧,制作工艺也相当精细。
  甘肃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出土于甘肃省平凉市庙庄战国秦墓的战国鼎形铜行灯便是其中翘楚。这盏灯支起高度30.3厘米,灯腹径14厘米,是已知战国行灯中设计最为高妙、工艺最为卓越的珍品之一。收合不用时,它的造型为一双键扣盖的三足圆鼎,内盛燃灯所用之油料。鼎两耳有键槽,分别穿孔贯销以纳键。双键对称,每键两端直而中部弯成半圆,双键平卧即合成一环,压在鼎盖上。盖中心为一突起的柱状圆銎,两侧有顺盖之旋向的二鸭首,其宽嘴正好衔住双键无销的一端,鼎盖便被牢牢扣住。用灯时反向旋盖,使鸭嘴脱离键端,开键启盖,再将双键支起,键端合拢后呈圆柱状,恰可插入鼎盖中心的圆銎中。此时反转的鼎盖即成为被高高撑起的灯盏。构造精巧,设计科学,使用方便,可谓巧夺天工,卓绝千古。盖、键、耳、身四部分,配置科学,关联精巧,既合物件运作之理,又展灯体形态之美。而且,每一部分都得到充分利用,发挥多种功能;综合所有功能,使灯身具备了最优越的品位和实效。
  作为当年贵族出行时使用的灯,此灯的铸造工艺也非常高妙。灯体坚固而又轻巧,各部件连接密合而又灵动。在两千五百多年后的今天,仍可随意支、合,畅顺自如。器盖闭封后严密无隙,即使剧烈摇晃,鼎腹内的油液也绝不溢泄。这正是行灯最需具备的一种性能。行灯是长途旅行时携用之灯,它既要求灯体能容储足够的燃料,又要求方便、安全,不致因车马颠簸而使油液外流。此灯堪称行灯之标范。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金叶)

慧眼捡漏张大千作品 演绎低买高卖传奇

 大洋网-广州日报 

张大千 《爱痕湖》(局部)张大千 《爱痕湖》(局部)张大千 《凌云仙女图》张大千 《凌云仙女图》
  在刚结束的广州华艺秋拍中,“大千世界——张大千作品集珍”专场受到藏家热捧,成交总额破亿元。张大千作品之昂贵、坚挺让许多藏家望而却步。而作 为国内收藏张大千最重要的藏家之一,程恩嵘却在几百幅张大千作品“出出进进”的过程中,多次演绎“低买高卖”的传奇,用“以藏养藏”的方式,缔造了富有品 质的收藏体系。借其来穗讲座之机,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
  文、图/广州日报记者金叶
  “零成本”踏上艺术品收藏之路
  程恩嵘是山西人,年轻的时候在一家国企做宣传干部,喜欢篆刻和书法,因此结交了不少当地的书画大家、文化名人。上世纪80年代初,“艺术品市场”这个概 念还不存在,艺术品也没有“价钱”,而是兴之所至地将其作为“礼物”赠送。程恩嵘于是“零成本”地踏上了艺术品收藏之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上海朵云轩、中国嘉德、瀚海等拍卖公司敲响拍槌,中国大陆的艺术品市场进入草创时期。程恩嵘辞掉了工作,专心投身于这片机遇无限的蓝海,并渐渐将张大千作品作为自己收藏的主要方向。
  当时,张大千的精品力作非常昂贵。程恩嵘记得,1993年朵云轩敲响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第一槌”,当时的拍卖封面就是张大千的《晚山看云》,卖了 143万元;1994年嘉德首拍,张大千的一幅仿石涛《石梁飞瀑》拍出了209万元的高价。不过,虽然精品价格高昂,但张大千的“普品”在当时却很便宜。 这主要因为张大千是一个纯粹的职业画家,艺术生涯长达六十多年,再加上为人豪放,应酬之作甚多。“当时,张大千的很多作品价格,不要说远远低于齐白石,甚 至比陆俨少、傅抱石、潘天寿都便宜。”
  这给了程恩嵘介入的机会,他还记得自己买的第一幅张大千作品,是其在1929年画的一幅芋头。 “在广州从一位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手中购得,不到3万元。”程恩嵘得到这幅作品之后,做了深入研究,为它找到了几个非常重要的出版著录。几年之后,再度投 放市场,这幅作品拍出了50万元。
  从普品开始卖出买进 做足功课“以藏养藏”
  程恩嵘坦言,他之所以能够收藏张大千这 样的超一流大师并形成一定规模,一是得益于历史机遇;二是他走的“以藏养藏”的道路。他从收藏普品开始,在卖出买进的过程中,收藏的层次也不断提升。而总 能够低买高卖,也不仅仅是因为打了个“时间差”,程恩嵘的诀窍其实是:以“做功课”的方式增加藏品的附加值。
  比如,2009年曾有一幅 张大千1946年仿石涛的山水出现在拍场上,因为不是标准的“大千体”,很多人都“不敢认”。春拍中,这幅作品虽然被一位成都的藏家以20万元的价格拍 下,但最终这位藏家没有提货。因此,这幅张大千作品又出现在同年的秋拍中。“似是而非”再加上刚刚经历了一次违约,这张“张大千”更没人敢碰了,程恩嵘以 3万元的起拍价便将其收入囊中。买下这幅作品之后,程恩嵘在一年之内为其找到了两个重要的出版记录,为其真实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佐证。一年之后再次送拍,这 幅作品拍出了一百多万元的价格。
  2010年秋拍,中国嘉德的拍场上出现了一张四尺整张的张大千《忆游峨眉》,程恩嵘一见,心中暗惊,因 为他知道这张作品是张大千1963年送给哥哥张文修的,后来卖给了四川文物总店。改革开放之后,这张作品曾在拍卖市场上出现过两次,没想到又第三次出现 了。最后,程恩嵘以320万元的价格拿下了这幅画。
  拍卖公司只为这幅作品找到两个出版记录,而在接下来的半年多时间里,程恩嵘为它又找到了11个且是非常重要的出版记录,这幅作品的身价因此大大提升。第二年的保利春拍,这件作品成为保利拍卖的封面,并最终拍出了1200万元的高价。
  收藏到出版:将推广张大千视为毕生事业
  程恩嵘过手几百幅“张大千”,既在经济上受益,也有了深厚的“张大千情结”。他在2009年诞生了新的想法:为张大千出一套完整的精品集。在当时,与张 大千齐名的画家,如齐白石、任伯年、黄宾虹等,大都出了成规模、成系列的精品集,只有张大千是空白。程恩嵘希望可以出一套全面涵盖张大千艺术生涯的书画 集,填补这一空白。
  在四川博物院院长的牵头下,程恩嵘在收藏张大千的几大公藏机构进行了深入调研,包括川博、辽博、天津博物馆等。“做了这个工作后,我更加觉得为张大千出精品集责无旁贷,因为我对公藏机构的收藏有了深入了解,又和海内外张大千的重要藏家有往来。” 
  程恩嵘选定作品入集可谓慎之又慎,甚至不惜得罪了一些圈内好友。曾经有一位好友拿着一幅两千多万元从拍卖行买来的人物画找到程恩嵘,但程恩嵘在调查中找 到了确凿的证据,认为此画为临本,所以婉拒了朋友。虽然最后闹得不太愉快,但程恩嵘也别无选择。因为,只要有一张作品看不准,就会坏掉整个《张大千精品 集》的“清誉”。
  《张大千精品集》㈠于2011年出版,其间得到了张大千先生的女儿张心庆的亲笔授权,并得到了诸多文博机构以及国内外 收藏家们的积极响应和指导,提供了张大千先生早、中、晚各个时期、各种不同风格的468件代表作。《张大千精品集》㈡即将出版发行,该书又收录了张大千近 400件精品力作。还邀请了海内外研究张大千的重量级专家,如傅申、李永翘、包立民等写了具有深厚学术价值的序言,同时此书还对全部作品的款识、印鉴做了 翻译,对70幅重要作品做了赏析。
  程恩嵘告诉记者,他的目标是在接下来的六年里,再出两到三套精品集。“一共出8~10本,包括 2000多件张大千的精品,把市面上出现过的精品力作全部涵盖其中。”也许用四川博物院院长盛建武的话对程恩嵘的“六年目标”下定义是最为妥当的:“他是 以一种情怀,将推广张大千视为毕生的事业在进行了。”
  对话程恩嵘——
  培养“火眼金睛”须用真金白银甚至有切肤之痛
  广州日报:您频频缔造“低买高卖”的传奇。关于张大千,您怎么知道那么多别人不知道的事情呢?
  程恩嵘:道理很简单,因为别人钻研不够深。我2010年在嘉德用300多万元拍到的那幅山水,拍卖公司只找到两个记录,但我能找到13个。因为我长期生活在成都,很早就在认真地研究这位艺术家。
  广州日报:张大千的赝品多不多?
  程恩嵘:非常多。不要说民间流转的,即便是拍卖会,包括香港的拍卖会,张大千的赝品总量远远大于真品数量;小拍卖行,赝品能占到八成,大拍卖行好一些, 但是赝品也有两三成。2012年,某拍卖公司拍一幅张大千的山水,有个朋友四百多万元拍下来了,他让我帮着看看,我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后来我从一本画册里 找到了和这幅山水一模一样的画,只有印章不同。那是一本很权威的著录,所以很明显这幅四百多万元的画是假画。现在很多赝品仿的水平很高,再加上是对照着真 画仿的,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问题。
  广州日报:那怎么培养“火眼金睛”呢?
  程恩嵘:首先是热爱,这样才有耐心踏踏实实 做研究。1999年张大千诞辰一百周年,四川博物院举办他的大型展览,我在那里整整看了两天。另外,培养“火眼金睛”,实战也很重要,必须用真金白银,甚 至得有切肤之痛。这个圈子里的人都知道我,只要是张大千的拍卖,我都会参与,我见的东西多了,过手的东西多了,有时甚至可以凭借“第六感”来立判真假。
  张大千的早期花卉和晚年泼墨泼彩是赝品“重灾区”
  广州日报:您有没有买到过赝品?
  程恩嵘:肯定有,因为我的鉴定水平也是渐进提高的。比如早年买过一些东西,觉得很精,甚至过了几年也卖出去了、赚了钱。但隔了一段时间,同样的题材又出现了,不是我那幅,这时才惊觉当时买的有问题。
  广州日报:您觉得张大千哪类作品赝品率最高?
  程恩嵘:假画层出不穷,而且技法越来越高,其中有两个题材的赝品最多。一是张大千上世纪三十年代的花卉,不知骗了多少人。张大千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之后的 作品水平很高,因为他那时从敦煌回来,又临摹了很多宋元时期的山水人物,水平有很大提升;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张大千的工笔重彩,假的也有,但比较容易露怯; 而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小写意,因为张大千当时笔头子弱一些,所以赝品就不容易被看出来。
  还有一个赝品“重灾区”是晚年的泼墨泼彩。这类画鉴定有难点,大陆这边看他1949年以前的作品很厉害,但看晚年的泼墨泼彩是弱项,这方面海外、中国台湾就比较厉害。所以他们那边仿得好的泼墨泼彩,来到大陆,也会骗倒不少人。
  广州日报:您从来不买特别贵的东西,而是从中低档入手。看来,如果策略对了,中产阶层也可以创建有品质的收藏体系?
  程恩嵘:当然。比如我2002年在嘉德买过一幅张大千的没骨山水,18万元落槌价;2005年我还买过一件勾金牡丹,是当年林百里的经纪人从张大千的红 颜知己李秋君家人手里买到的。我买的时候才30万元出头,而这两幅作品,这几年都有拍卖公司给我每件保底2000万元,希望我送拍。买对艺术品是最重要 的,不一定是很贵的艺术品才能升值。

2015年12月23日 星期三

朝鲜油画:收藏处女地

   《东地产》 

李成旭(朝鲜)《春香传说》李成旭(朝鲜)《春香传说》
  如果把世界油画比作一个大花园,西方画派好比一朵热烈的向日葵,明亮而生机丰沛,而东方的朝鲜画则像一朵幽兰,散发着一股恬淡、朴实的气质,美而不张扬,不施粉黛却已倾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趣味的提升,在家中挂一幅意境优美的画作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不仅能凸显装修风格,同时还能很有效的衬托出家中的人文气氛。
  挂什么画好呢?结合装饰功能、艺术价值、收藏升值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一幅朝鲜油画不失为明智之举。
  由于朝鲜实行计划经济,画家都是领国家工资生活,他们的作品不允许私自买卖,作者不接触艺术市场。于是在当下纷繁的油画艺术市场上,朝鲜油画一直保持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画家们毫无功利色彩的作品中蕴含着一种真挚、质朴的情感。没有一丝商业气息的污染,它唤起了人们的朴素艺术感受。
  朴实无华的艺术风格
  朴实无华,这正是朝鲜油画的可贵之处。其画风清新自然,笔法和用色都反映了朝鲜独特的审美标准,不论是纯净唯美的风景画、还是端庄婉约的人物画,总能带给欣赏者一种安详、宁静、甜美、清新的审美体验,我们在欣赏朝鲜油画作品时,很容易被其传出的那种单纯、朴实专注的画家情绪所打动。
  朝鲜自古以来与我国就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它对我们而言是一个熟悉而又神秘的国度,其艺术作品也与中国古典艺术渊源颇深,从其水墨画艺术作品中总能找到似曾相识之感。然而,其油画作品却又与中国讲究的“三分形似七分达意”的艺术风格恰恰相反,它受俄罗斯写实主义画风的影响甚深。
  朝鲜油画在技法上强调细节的表现,追求栩栩如生,画家笔下的风物不论是花鸟草虫,还是江河湖泊,都给人以逼真的视觉享受。风景画题材,鲜活欲滴,虽然是我们不曾去过的地界,但也有身临其境之感。
  在画面情感的表达上,朝鲜油画追求真挚质朴、自然流露,朝鲜艺术家擅于捕捉来自生活与意识中的美,如一股清泉浸润人心。其人物绘画作品的中心价值在于人物情感的呈现,因此一幅好的人物画作往往能够将其人的精、气、神鲜活的呈现出来,给欣赏者以过目难忘的感觉。在朝鲜的油画作品中,人物题材的作品深受艺术家的青睐,他们的人物油画作品中既有歌颂祖国领袖的创作,也有深入寻常百姓生活的艺术呈现。
  在绘画题材上,朝鲜画追求反映现实、反映社会生活,其浓郁的民族风情和田园风景创作展现了朝鲜人民固有的和平愿望和宁静心态,其历史主题画展现了一种宏大的英雄主义,人物题材创作展现了朝鲜人民朴实的生活和积极乐观的态度。从朝鲜油画中我们能够看到一种最贴近心灵的真实与感悟的回归。
  一流水平,三流价格
  朝鲜油画从绘画本身的构图、技法、色彩上,我们看到了朝鲜艺术家们无论是审美格调还是绘画水平都已十分成熟,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浑然天成的独特绘画语言,具有很强的历史时代特色。朝鲜艺术家将艺术追求看做一种精神文明使命,他们那些倾注热情和生命的作品,与艺术商品庸俗化相比显得独树一帜。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一些优秀的朝鲜油画作品具备了美术史和社会学得高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成为收藏市场上一座极赋魅力的投资金矿。
  但是由于朝鲜特殊的国情,朝鲜画仍然保持价格较低的状态,朝鲜艺术的真正价值还没有得到实现。
  “一流水平,三流价格”这是中国收藏界对朝鲜画家画作的评价。“例如,一幅朝鲜最高级别艺术家60×90厘米的油画作品,售价才几万元人民币。”臻吾美术馆商务总监刘翠洁向本刊记者介绍“若以同等级别的中国画家的作品相较,售价是其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因此被视为艺术品领域的潜力股”。另一方面还由于朝鲜神秘地缘政治等原因的存在。朝鲜画需官方和半官方的渠道才能出国,只能透过创作社统一销售或拍卖,作品销售所得,不经过画家本人之手,直接由销售商与政府官员结算,收入全归国库所有。导致中国民间直接从朝鲜获得美术作品的方式鲜有所见,其油画作品潜在的艺术价值还未被更多人所熟知,因此因数量极有限而更显珍贵,由此造就朝鲜油画宛若一座宝藏,在世界艺术品市场上,可谓最后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
  朝鲜美术正缓慢的但不可逆转地回归到世界艺术大的格局中,未来朝鲜美术在国际上的位置,需要科学的不加偏见的判断。

达·芬奇的烦恼:多版本《蒙娜丽莎》真假难辨

  新浪收藏 

  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达·芬奇最近“遇到”了一系列麻烦事,而惹出这些麻烦的都是他笔下的女人。先是“美丽的公主”被怀疑是“替身”,接着蒙娜丽莎又被证明有“好几个”,达·芬奇的名作相继陷入鉴定危机,不禁让人为这位500年前的大师捏把汗,难道达·芬奇的名作都只是传说吗?
  伪造高手认领“达·芬奇名作”
  “美丽的公主”竟是收银员?
  8 年前,有人发现了一幅具有达·芬奇风格的女子肖像画,当时诸多权威专家为这幅画的魅力所折服,声称这就是达·芬奇的真迹,而世人也宁愿相信这一点。这幅画 的收藏者随后将其命名为《美丽的公主》,而这位“公主”也因为攀上了达·芬奇而声名鹊起,此画价格从最初的两万美元猛涨至1.5亿美元。然而在今年11月 底,号称艺术界“头号流氓”的伪造高手绍恩·格林哈尔却声称,他才是创作了《美丽的公主》的那个“达·芬奇”。
  据格林哈尔讲,“美丽的 公主”不是真的公主,这位女性其实是上世纪70年代末供职于英国曼彻斯特市郊外某超市的收银员。格林哈尔说:“为了给她画像,我买来了一张旧地契,是用上 等羊皮纸做成的,上面写了字。我发现,纸张好的那一面上有太多墨水字迹,所以就把它翻过来,在粗糙的一面上画画,但达·芬奇从来不这么做。”
  格林哈尔可谓臭名昭著,他曾因涉嫌伪造艺术品,于2007年被判入狱四年零八个月。他所仿造的高更“农神雕像”,蒙骗了芝加哥艺术学院并高价出售;另一尊由 其伪造的“古埃及公主”大理石像,则被波士顿博物馆当作真品购入。如今格林哈尔卷土重来,在所谓的“达·芬奇作品”面前指指点点,到底是掌握着真凭实据还 是故意报复社会?专家们对此事的看法出现了分歧。
  法国数码扫描公司“光明技术公司”声称,他们经仪器分析确认:《美丽的公主》的确是出自达·芬奇本人之手。牛津大学的艺术史教授马丁·肯普也非常肯定地表示,他早在2005年就开始研究这幅作品,这幅画是达·芬奇真迹无疑,而画面上的“公 主”名叫比安卡·乔万娜·斯福尔扎,她生活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是米兰公爵的私生女。
  教授言之凿凿,然而专门鉴定艺术品作者的独 立艺术史学家卡西娅·皮萨莱克却对此不敢苟同。她在围绕《美丽的公主》真伪的官司中呈送文件,指出其存在的诸多疑点:它没有任何相关文件记载,也没有复制 品、羊皮纸边上只有三个装订孔,而华沙收录的米兰公爵家族画册则有五个装订孔,此外,画面人物眼中还流露出一些不符合真迹特征的细节。
  事到如今,最不愿相信这幅画是伪作的人莫过于其收藏者席尔瓦曼,他曾经义愤填膺地告诉媒体,他愿意付格林哈尔1万英镑,看他到底能不能当着一个专家委员会的 面,在羊皮纸上重新画出《美丽的公主》来。“要是他画不出来,就回监狱呆着去吧。”这是席尔瓦曼对格林哈尔的“忠告”。
  俄罗斯发现另一幅《蒙娜丽莎》
  卢浮宫所藏被疑非原作
  继 《美丽的公主》爆出身世问题后,《蒙娜丽莎》也不让达·芬奇“省心”。12月12日,英国《镜报》刊文称,《蒙娜丽莎》这幅被认为举世无双的经典作品或许 还存在着其他“一模一样”的版本。据报道,一些权威艺术专家在对俄罗斯的一幅《蒙娜丽莎》“临摹作品”进行研究后,发现它跟悬挂在巴黎卢浮宫的《蒙娜丽 莎》明显重叠,他们藉此认为这两幅画很可能出自同一位艺术家之手。
  促成这项发现的是达·芬奇研究者卡罗·佩德雷蒂,他曾经研发出了一款 艺术分析软件,并将其应用于鉴定油画。近来,卡罗接触到一幅来自圣彼得堡的《蒙娜丽莎》“临摹作品”,但他一眼就看出这幅作品非同寻常,随后,他使用新技 术检查了这幅画作。卡罗说:“当我对这两幅《蒙娜丽莎》进行比较时发现,两者的重叠是显而易见的。出现在俄罗斯画作中的柱子,以及人物的上嘴唇与卢浮宫的 《蒙娜丽莎》存在完美相似。”
  此事在达·芬奇的研究者和收藏者间引起了轰动,如果世间真的有两幅完全相同且都被认为是真迹的《蒙娜丽莎》存在,那么就会产生出一个严重问题:到底哪一幅才是临摹作品?
  2004 年至2014年间,达·芬奇研究者帕斯卡尔·柯达曾获准采用分层放大技术对卢浮宫的《蒙娜丽莎》进行分析研究,在强光投影到这幅画作上时,柯达惊奇地发现 蒙娜丽莎画像的背后竟然隐藏着另一个女子的肖像,她有着比蒙娜丽莎更大的鼻子和头部,其双手也很大,但嘴唇较小。为何达·芬奇会在同一张画布上绘制两幅截 然不同的肖像,一年前有研究者分析,这可能是因为达·芬奇没有多余的画布可用。据了解,这种节省的做法在中世纪的画家中很常见,但一般只用于临摹而不是原 创。近来,随着另一幅《蒙娜丽莎》被发现,学界又有人大胆地假设:也许卢浮宫的《蒙娜丽莎》才是临摹作品。
  据可信资料显示,达·芬奇创 作蒙娜丽莎的时间不晚于1516年,而达·芬奇的逝世是在1519年,这之间他尚有三年时间,完全可以临摹出多幅《蒙娜丽莎》。尽管现存卢浮宫的这一幅 《蒙娜丽莎》由法王弗朗索瓦一世购买,且长期存于卢浮宫(曾于1911年被盗,并于1913年寻回),但很难保证这一幅就是原作。联想到上世纪初《蒙娜丽 莎》曾经失窃,以及今年11月格林哈尔“认领”《美丽的公主》一事,也有人揣测:达·芬奇的诸多名作也许早已遗失,而世人所能见到的无非都是些复制品或伪 作罢了。 (宗合)
  来源:西安晚报

篆刻将成收藏市场新宠

新浪收藏 

  长期以来,对中国篆刻艺术的研究基本上停滞于训诂、稽考的简单记述的层面上,而一旦将其置于更大的时空背景、文化语境中加以解读,就会发现其富含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印章艺术与文字几乎同时间出现,它们共同见证了人类文明之肇始。四大文明古国中,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在公元前30世纪诞生了滚筒印章,古印度在公元前23世纪诞生了皂石印章,古埃及在公元前23世纪诞生了圣甲虫印章,中国在公元前13世纪诞生了青铜印章。在当下的艺术品收藏领域内,篆刻属于绝对的冷门,自然就蕴含着巨大的机遇:一则,同样知名度的篆刻家比书画家的作品价格低不少,有极大的升值空间;二则,篆刻艺术的特质决定了它在辨伪上的简便性和准确性,赝品较少,风险较小;三则,目前收藏界对篆刻作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普遍认识不足,导致其经济价值被严重低估,从而形成了一个很大的价格断层,应当引起重视。相信未来收藏格局定将发生变革,篆刻将会成为收藏市场中的新宠。
(文章来源:惠州日报)

2015年12月22日 星期二

中国漆画开拓者乔十光漆画艺术展福州开幕

 中国新闻网 

图为漆画作品《北斗》吸引参观者。 吕明 摄图为漆画作品《北斗》吸引参观者。 吕明 摄
  12月18日,“漆墨春秋——乔十光漆画艺术五十年全国巡展”福州站在福建省美术馆举办,弘扬乔十光先生扎根传统、重视创新的艺术精神,展示民族传统艺术在当代复兴的魅力。该展集中展示著名漆画艺术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乔十光五十年来的艺术作品,包含有漆画作品50余幅,展览将持续到2016年1月3日。乔十光,是中国现代漆画的开拓者和创始人,被誉为“中国漆画的一面旗帜”。

艺术家烟囱:用乞丐的方式艺术

新浪收藏

  新浪收藏 艺术家烟囱,真名彭撼,湖北宜昌人。1983年生人,2006年毕业于中央美院国画系,就读大学时成为画廊签约艺术家,“不务正业”,“农民子弟,搞的是时尚艺术”,成为先锋漫画领神人物。“绿校”联展发起人之一,Special Comix漫画主编,“叙事癖”漫画主编,“乞丐出版社”出版人、“乞丐漫画”主编,“乞丐画廊”策展人。
烟囱的自画像?烟囱的自画像?
  食人间烟火的宅
  到南三环成寿寺路时,——一水儿的小摊、三蹦子、很老的楼。
  烟囱就住在这里。“据说这里住的聋哑人很多。”烟囱说。你知道的,和位于花家地的烟囱的母校中央美院周边比起来,南三环这里,像是掉入了最市井的人间烟火里,卖凉皮、炸糕、水果、麻辣烫的,应有尽有。“在美院附近住六年,花家地那里都是艺术青年、考前生,方庄这块据说是北京最老的小区,南边房子便宜,生活成本也比较低。”花家地附近的宜家里都随处可见来写生的青年,在南三环,烟囱把他每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都画进了像素画、漫画里:比如和他的猫小穗一起去吃早点,3块5一屉的包子、1块5一个的茶叶蛋,还有1块钱一杯的油条和1块钱一杯的豆浆,都画入了他花了12块5毛的早餐里。还有猫小穗认真地建议他去找一份工作,不能老这么呆家里画漫画,否则以后吃什么……这不是一个宅男的自言自语么?
烟囱的“我和猫一起散步”烟囱的“我和猫一起散步”
  烟囱的艺术生活是从宅的孤单和无聊时光中挖掘出来的:他通过给网友发自己的漫画和小插图来克服孤独感。那里面有虚构的风景与小镇居民,乡愁、童年……在这个人人都谈资本、创业、金融的时代,似乎格格不入。而圆珠笔、报纸拼贴、低科技的数码绘画工具,甚至针线,不同的质感、尺寸,神话、怪物的奇遇一一展开。
  作为八十年代生人,烟囱的叙事能力受到小时候所读漫画的影响,而美院国画系的“根正苗红”的功底又在画面处理技术上得到精进。虽然烟囱的作品看上去像儿童画,但人物的眉毛、眼神等等的细微差别却透露出作者娴熟的处理手法。在烟囱的神话世界里,微笑的月亮保持着俯瞰一切的姿态,还能遇到长牛角的坏蛋和有狗头的乖男孩儿。为了感动你,这些人物可以把心掏出来。
  作品虽然纤小,其中的内容却在膨胀,每一个小图片都化作他私人的神话,庇护着观众在更简单的世界中停留。
烟囱的《雨》布面油画烟囱的《雨》布面油画
  这里的每个人都特别有欲望
  “北京绿色太少、变化太快、吃的不好、环境太脏,可供我游玩的地方太少了,我不是很喜欢北京。”烟囱并不会跟媒体矫饰对北京的评价。“我一直呆在北京,又一直想逃离这里。”
  他去法国,在一个超级干净、无限美丽的小镇上,每个当地人都很晚起来上班,晚上去酒吧玩乐,一天只做有限的工作。“可太单调了,我在那呆了一周就受不了。飞回北京,刚下飞机,坐上机场大巴,看到到处都有人吐痰,心想我终于回来了。”烟囱说。
  他去云南,和在当地生活的朋友一起,起床后晒太阳、看书、去当地酒吧玩,“除了享受生活,在那里什么都没有。”烟囱害怕自己变懒,他需要一个能激发他不断做事、获得新知识以获得更大认同的环境。他喜欢北京彰显的活力,“这里每个人都特别有欲望。”永远不断变化着的城市,给人永远的期待、挑战和冒险的机会。
  但欲望也分很多种。有了房子作为立身之所,烟囱对物质的要求极低,所以一个城市能因财富带来的舒适、安逸、光鲜,对他来说,也许比不上去天坛公园、香山看植物、呼吸新鲜空气来得实在。所以,如果他有了新需求,可以随时离开北京。但是,现在,在这里,他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书,能和喜欢的朋友一起看喜欢的展览,能做自己的展览,能出版自己的漫画。“我能做的事必须在北京。”
烟囱的画里的市井生活烟囱的画里的市井生活
  用乞丐的方式艺术
  烟囱很小的时候就被叫做烟老,可能跟他留着的胡茬有关。2002年时考大学时,这个小镇青年当时对国画、版画的概念只有大致了解,选择报考国画系而非版画、油画系的唯一原因是,国画系应该比较好考。“我当时一心想离开家,不想离家太近。”
  进了大学后,他开始意识到这里是来自全国各地精英融合的地方,他从家乡小城的精英,变成了一个特别普通的学生。“老师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那些课程设置,所以这里不值得我卖命。”烟囱开始以最快的方式完成作业、毕业,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时间。
  自己的时间都用来干啥?一个比较传奇的事是,烟囱在读大学时期间就和画廊签约了,而展卖的,正是自己的漫画,而非国画作品。这事起因是,上大学时,烟囱才开始上网,当他第一次将自己的漫画发在网上时,发现高中时给漫画杂志投稿得到的最多回复就是没有回复,而在网上,他立即就得到了留言。“这种被关注的快乐,让我每天都粘在这上面,在电脑上画画,推荐国内外的新作品……”不停地去看更多的漫画作品、看书、去图书馆查资料,吸收新的知识以获得网上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更大认同。“在学校里,我画漫画得第一,是件挺幼稚的事;但是在网上,人们为此认同你,画廊找到我,说他们想推70年代后的新生代画家……”
  和擅长宏大叙事的老一代艺术家相比,烟囱这样的画家并非只关注自己的小情小趣小生活。在烟囱做的独立漫画《叙事癖3》中,一个叫左马的画家,也画年轻人跑到城市打工,老人留在乡下的衰败和被推土机推平的“建设”景象。“记忆力小时候的老家特别美,但现在到处砍树、长江截流后,很多湖都干了,变得很疮痍,以前和我一起玩的孩子,都出去打工了,回来的,多是在外打工不成功,又不甘心去种地的人,他们每天打麻将,没其他事情做,生活很惨……”烟囱对北京最深的印象,也集中在这些二十多岁的打工者身上。他画过一幅“改革开发三十年”的命题作文——“打工兔”的漫画,画的是一个农村来的打工者,和老板的女儿恋爱、结婚,衣锦回乡的事。“这很现实,现在农村的孩子,要是能嫁娶到城镇里去,是特别荣耀的事情,村里人绝对会觉得他(她)很有出息,回家后什么都不用干,家里养着就行。”烟囱说,实际上,他也认为他们很了不起,既能在城市里好好打拼,又能回到家里消费,拉动家乡的GDP增长。
  烟囱在2013年又创办了“乞丐出版”这样一个出版社,后来又办了个“乞丐画廊”,卖年青艺术家的漫画和插画,价格亲民。为什么叫“乞丐”?他说最先想到的是创作者和赞助人的姿态,一方面创作者往往很清高,对金钱和赞助人都很鄙视,另一方面,赞助人觉得他花钱了,就有权对创作者指手画脚。“这两种姿态都不正常。创作者也许可以姿态低点,创作上没钱的话就像乞丐一样跪下向赞助人伸手要签好了,赞助人也是否能像对普通乞丐一样,扔几个钱就走,从不追问这个乞丐是否是好人,用这个钱干了什么,是否回报了你的期待。”烟囱觉得这才是正常的关系,创作者是无用的乞丐,赞助人只是赞助了一种生活方式而已。他在微博上发文征集“乞丐漫画”的第二期的赞助人出5600元来赞助他的漫画出版。万幸,找着了。
烟囱的漫画,自恋系列烟囱的漫画,自恋系列
  艺术家VS快递员
  烟囱接触最多的一个是艺术圈里最底层的艺术家,一个是快递员。前者是他的朋友,后者,也有他的朋友。
  烟囱熟识的一个20来岁的快递员小伙子,为了回家相亲,特意买了一张飞机票,可飞回家以后发现,相亲对象没有出现。
  “我的底层朋友们,都是不见大红大紫,无钱无权的,他们有人拼命想挤进去;有人将艺术和创作看得很轻、很轻松;有人辞职、专心创作、不定期接活,可对未来的担忧特别大,抱怨越活越不如,……”烟囱说,大家都有普遍的对未来没有保障的担忧,如果回原籍,原籍能提供的发展机会又太少。“一是担心我们的父母老无所依,如果别人无法为他们提供保障,我就得负起这个责任来;二是,我也害怕自己老无所依。”烟囱以前也会担心如果不签约画廊,自己怎么生存,现在觉得自己不担心了,他有了房子,接些画插画的活就可以起码养活自己。
  烟囱喜欢的快递员,是很活力四射的小伙子,对未来充满憧憬,又有企业荣誉感,老是在帮他送快件的时候告诉他,他们公司又买飞机了,他们公司要上市了,“和其他寄50件快递就来寄1件就不肯来的快递员不同,也和那些答应来又不来、又没有通知的快递员不同。我讨厌那些连起码道德都没有的人,但是这就是生活吧。”烟囱说。 (主笔 潘水皮)
烟囱的“晚归”烟囱的“晚归”

莲鹤方壶搬入国家博物馆展厅

  新浪收藏 

李康摄影李康摄影
  本报北京专电昨日凌晨6时许,从河南出发赴京参加“大象中原——河南历史文化展”的百余件珍贵文物在严密的安全保卫下全部进入国家博物馆南八展厅。下午3时许,一路无恙的莲鹤方壶顺利出箱完成点交,被搬入展厅的中心位置。
  大河报记者昨日下午在展厅内看到,文物的点验交接工作十分细致,由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和文物运输方三方共同完成。最先开箱的是莲鹤方壶,工作人员最担心的兽耳和鹤腿两个部位包装完好,并无异常,方壶点交后被顺利移入展厅内的中心展柜,而用过的包装绵纸和泡沫则被标号保存,以备返程时使用。据国家博物馆展览一部工作人员介绍,“大象中原”所使用的南八展厅有800平方米,相当宽敞,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楠木展柜系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经周恩来总理批示调拨定做,古色古香,跟河南这批历史文物搭配可谓相得益彰。
  河南博物院陈列部副主任王景荃告诉大河报记者,整批文物全部完成开箱、点交、入柜大约需要一周时间,本月30日展览将正式启幕。

归·田园·居:张明中国画作品展将开幕

新浪收藏

归·田园·居——张明中国画作品展归·田园·居——张明中国画作品展
  名称:归·田园·居——张明中国画作品展
  开幕:2015年12月26日15:00
  展期:2015年12月26日—2016年1月26日
  地点:大川当代艺术中心(常州市新北区常发广场21F)
  主办: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上海总部、红蔓文化传播(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红满堂投资有限公司、江苏大川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承办:大川当代艺术中心
  2015年12月26日,以银杏、古宅为主题的《归·田园·居——张明中国画作品展》即将拉开序幕。此次展览共展出张明近年新作20余幅,延续了“张明”式的水乡风格,古朴自然,又有着诗歌般的清纯、音乐般的律动。
秋后的阳光40cmX50cm     2015张明 秋后的阳光40cmX50cm 2015
  “归•田园•居”就是我的梦想
  张明为此次的展览取名为“归•田园•居”,意寓归隐山林、依田园而居,其实,这正是张明本人的梦想,他一直在绘制着的就是他最渴望的生活。张明表示,他正是想让观者走进自己梦中的家园。
张明 鸟啼秋满径31cmX100cm     2015张明 鸟啼秋满径31cmX100cm 2015
  张明首次常州办展
  自2004年首次在全国美展中获得中国画铜奖,张明就以银杏系列作品享誉全国。无论是2015中国国际文博会,还是前不久刚刚结束的新加坡展览,张明的作品总能迅速引起关注。据大川当代艺术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此次展览是张明在常州的首次个展,苏州、常州吴水相连、文化相通,相信观者对张明的作品会更有共鸣。
张明 吴门烟雨 40x50cm 2014张明 吴门烟雨 40x50cm 2014
  据悉,此次展览将会切合张明的银杏主题,在布展方式上别出心裁,而到场的观众也将获得一份精美的随手礼。张明的江南水乡将演绎怎样的醉人风情,我们拭目以待!
张明在浙江村落写生张明在浙江村落写生
  艺术简历
  张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苏州政协书画室画师,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苏州国画院特聘画家,苏州吴门中国画研究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作品连续入选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被誉为“新吴门画派杰出人物”、“吴门山水新四家”之一。《美术报》以《新吴门画派:苏州当代中国画大展》为题、《解放日报》以《张明:田园吹来的风》为题、中国中央教育电视台《人文中国》栏目专题片《吴门新四家——自性光辉 张明》等有过多次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