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0日 星期四

齊白石:除陳師曾沒人懂我的畫

 新浪收藏

兩人結緣法源寺
A
齊白石結識陳師曾,是1919年來京寓居法源寺的時候。 當時陳師曾已享有盛名,而齊白石卻十分落寞,作品兩元一幅還無人問津。
陳師曾到法源寺訪齊白石,看了齊白石的《借山圖》等畫作後,題贈一詩:“曩於刻印知齊君,今復見畫如篆文。束紙叢蠶寫行腳,腳底山川生亂雲。齊君印工而畫拙,皆有妙處難區分。但恐世人不識畫,能似不能非所聞。正如論書喜姿媚,無怪退之譏右軍。畫吾自畫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勸齊白石自創風格,不必求俗媚世。 齊白石欣而受之,變通畫法,始創紅花墨葉一派,兩人從此成為知己。
齊白石在《口述自傳》中不無感慨地說“我那時(五十八歲)學的是八大山人冷逸的一路。除了陳師曾以外,懂得我畫的人,簡直是絕無僅有。……得交陳師曾做朋友,也是我一生可紀念的事。”兩人的關係後來被人概括為“沒有陳師曾就沒有齊白石,沒有齊白石也就沒有陳師曾。”
更為可貴的是陳師曾對困頓齊白石生活的提攜。 陳師曾應日本畫家之邀,1922年參加東京府廳工藝館中日聯合繪畫展覽會時,特意帶​​去齊白石幾幅山水,二尺山水賣到250塊銀元,他還將齊白石的畫推入巴黎藝術展覽會。 因其逢人說項,齊白石得以躋身於一流畫家之林而身價倍增。
B
幕後推手是朱德裳
當時,陳師曾已是京華畫壇領袖。 一個才高氣傲的人物,怎麼會到法源寺來探訪籍籍無名的鄉野畫師呢? 朱德裳著《三十年聞見錄》附錄其孫女朱運撰寫的《先大父事略》,其中曰:“公官京師,同邑齊璜白石,善繪畫、金石、篆刻,顧士林未之重也。公與義寧陳師曾舊交,介璜與之友。師曾遂為之延譽,名乃大噪。璜為公治印,鐫邊款雲:'餘由師晦,得識師曾。師晦有命,無不從也。'”
原來使兩位大師結誼的幕後推手是朱德裳。 朱德裳,字師晦,號九還,1874年出生於湖南湘潭縣罐子窯。 1903年與楊昌濟、仇亮、陳天華、劉​​揆一等人在鄉賢梁煥奎帶領下,赴日本留學,習警政,並加入同盟會。 與王闓運、袁世凱、康有為、譚嗣同、唐才常、俞曲園、善耆諸人皆有不同程度的交往,王闓運、善耆的墓誌都是朱德裳所撰。 尤與黃興、蔡鍔、陳師曾、范源廉、仇亮交誼最深,曾擔任仇亮辦的《民主報》主筆。 先後在清政府民政部和民國政府交通部任職。 著有《六書哲學》、《管子注》、《陽曲學案》、《續湘軍志》及《詩集》、《文集》等書。 1936年逝世於湘潭陶園。 朱德裳與陳師曾皆為日本留學生,後又同在北京供職,意趣相投,為莫逆之交。
陳師曾為朱德裳治印甚多
C
齊白石曾為朱德裳作《蝦》圖一幀,題字云:“九還喜餘畫,餘未以為貪耳。公如為官,見錢如見山人之畫,則民何以安生。此感奇也,九還吾弟勿為怒,兄璜記。”兩人同鄉兼好友,交情甚篤藉此可見一斑。
朱氏所著《三十年聞見錄》中談及陳師曾有多處。 陳師曾病逝,朱氏作悼亡詩,前言雲:“衡恪字師曾,義寧中丞之孫,散原先生之子也,日本師範生。 居槐堂,與人無町畦。餘亦罷官,居城外爛熳胡同。相去十里,往返無虛日,不甚求其作畫……”從《陳師曾印譜》中可看到,為朱德裳治印甚多。
在結識陳師曾之前,齊白石在京還結識了曾農髯、李筠庵、易實甫、夏午貽等人。 這些人與陳師曾的交誼不及朱德裳深。 而姚茫父、陳半丁、王夢白、凌植友則是在結識陳師曾之後的新雨。 如進行排比分析,朱德裳使兩位大師結誼的可能性最大。 “餘由師晦,得識師曾”非空穴來風。
大家名片
陳師曾(1876—1923),生於湖南鳳凰,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孫,陳三立(陳散原)長子,陳寅恪之兄。
曾留學日本,歸國後從事美術教育工作,1913年到北京,歷任北京各大學教授。 善詩文、書法,尤長於繪畫、篆刻。 著有《中國繪畫史》、《中國文人畫之研究》、《染蒼室印存》等。
齊白石(1864─1957),生於湖南長沙府湘潭。 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 曾任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等職。 □佚名
來源:生活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