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2日 星期六

北齊墓室壁畫:寫實人物畫的第一座高峰

 新浪收藏

北齊徐顯秀墓壁畫北齊徐顯秀墓壁畫
■陳建軍
中國早期的人物畫,今天我們仍能看到的有戰國漆畫、帛畫,漢代墓室壁畫、帛畫和魏晉墓室彩畫磚。 總的特點是尚氣、尚力、充實飽滿,神采飛揚,強調氣勢、運動和速度,有一種旋轉上升的飛騰感,滿幅畫面皆張揚恣肆,氣勢是第一位的,重點放在人物動態上而非刻畫人物形象。 在技​​法上以​​線造型,在線條的揮舞中,有一種流動如生的感覺,且不太注重人物的實體感,這種藝術風格雖然氣勢飽滿,但造型稍顯粗略,人物形像不夠真實具體,精神狀態共性大於個性。
隨著佛教思想的大量傳入,魏晉以後,佛教藝術開始逐漸影響中國原有的本土藝術。 在敦煌16國壁畫和北魏壁畫上能清晰地看到這種變化。 佛教藝術雖有具體的造像儀軌,但在傳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地域文化影響而發生變異,佛教繪畫藝術最初產生在印度的阿旃陀石窟,在向中國傳播過程中,不斷吸納犍陀羅藝術、希臘藝術、波斯藝術、西域藝術的審美元素,所以傳到河西敦煌的佛教繪畫藝術已不是原汁原味的印度藝術,我們今天看到的北朝壁畫便是外來美術與中國本土美術經過200年的交流融合的產物,它已經完全中國化了,形成了不同以往的新的美術樣式。
魏晉以前的中國早期人物畫造型簡略,以線條為主要表現手段,也有少量色彩暈染,但居於附屬地位,而南北朝人物畫重視人物結構比例關係,重視人物的立體表現,充分運用西域傳來的暈染法;中國早期人物畫強調動態、氣勢,人物形象更近於符號,氣韻生動而實體感弱,南北朝人物畫強調形體的體積和光影,形體起伏明確,結實厚重,準確生動,人物的現實感、真實感強烈,栩栩如生;中國早期人物畫畫面整體氣氛飛揚流動,具有極強的動感,而北朝壁畫沉穩、厚重,有很強的體量感;中國早期人物畫多橫向展開的連續畫面,單幅畫採取不同物象的空間並置,南北朝人物畫對大場面組織有序,同一空間眾多人物的合理組織是前所未有的。
北齊墓室壁畫是外來佛教藝術與中國本土藝術融合後產生的第一批成熟的寫實人物畫,其中婁叡墓和徐顯秀墓的壁畫代表了南北朝時期現實題材人物畫的最高水平,在整個中國美術史上也是屈指可數的傑作。
1979年發掘的北齊婁叡墓,壁畫保存完整,規模巨大,氣勢恢宏,西壁繪主人坐騎出行,眾騎相隨;東壁畫主從相隨牽馬步行回歸,200餘匹雄健的戰馬栩栩如生。 此畫勾线極為地道,線條勁挺有力而又生動流暢,在勾描中結合彩色暈染,畫面層次分明,人物形象準確、生動、嚴謹、寫實、個性突出。 出行圖是西漢以來墓室壁畫的固有題材,構圖形式應有章可循,但人物形象、馬的造型當系畫工獨創,對不同人物的身份做不同的處理,整個畫面有聚有散,勾线亦有緊有鬆,並廣泛運用了色彩暈染,明暗映襯和遠近對比的手法,層次明確、富有韻律感。
徐顯秀墓位於太原市王家峰,2002年發掘,畫面物象與現實同大而栩栩如生。 與以往相比,徐顯秀墓壁畫展示了一種新的佈局結構,畫家將整個墓室看作一幅整體畫面,每一組繪畫都是其組成部分。 各組畫面之間都有過渡和銜接,整個畫面渾然一體。 墓室北壁墓主夫婦《宴飲圖》是畫面中心,由演奏的樂隊銜接過渡到東西兩壁:西壁是以墓主人坐騎為中心的隨從和儀仗,東壁是以墓主夫人牛車為中心的侍從和儀仗,南壁門洞兩側,分別有七八個執旗佩劍的儀衛。實際上是東西兩壁畫面向甬道內兩壁畫面的過渡,這種前所未見的壁畫佈局,顯然經過精心設計,主題明確、結構緊湊,畫面對稱、過渡自然,形成一個莊嚴肅穆的整體。 再現了墓主生前的豪華與排場。
婁叡墓壁畫以勁健瀟灑的鐵線勾勒和一絲不苟的細節描繪聞名於世。 徐顯秀墓壁畫則以色彩取勝,畫家很少將一種顏料原色直接上畫,而是多使用中性色,畫面以赭紅為主調,色調和諧淡雅,很有品位。 對粉稿的描摹不是小心翼翼而是輕靈暢快,隨筆勢而自然流動,不斤斤計較於細節,畫面整體清新勁爽,神氣十足。 畫家對適型的把握和對線條的控制功力,令人嘆服。 最精彩的是東壁的駕車牛,此牛體形雄健驃悍,神態歡快喜人,昂首奮蹄,似欲破壁而出,形象既寫實又誇張,恰到好處,其生動鮮活,遠勝唐代韓滉《五牛圖》。
北齊墓室壁畫在藝術狀態的把握上恰到好處,既有嚴謹準確的造型,又有真實感人、個性突出的藝術形象。 在技​​法上用線既準確到位,又生動瀟灑、游刃有餘。 在精神表現上既根於現實又超越現實,清新剛健、自然爽朗、生活氣息濃厚,讓人感到親切,有一股陽剛清爽的精神氣息撲面而來。 以婁叡墓壁畫和徐顯秀墓壁畫為代表的北齊繪畫藝術奠定了中古時期中國繪畫藝術的造型基礎,並為隋唐繪畫藝術的全面繁榮準備了條件。
來源:美術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